后秦统治者为了补充劳动力和兵源,常将被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大批迁徙到都城长安及各军事要地,以便控制。对于境内各族人民的统治,后秦除以州郡系统进行管理外,还实行以营领户、以户出兵吏的制度。营户不隶州郡,而由姚氏宗室和达官贵人分领。一般营户既要当兵作战,又要提供军粮;但由后秦皇帝亲领的大营营户则受到优复,仅从征战。后秦又有不属州郡而由军镇管理的镇户。
在十六国后期的帝王中,姚兴是较有作为者。他为了巩固统治,初期注意选才纳谏,又相继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如:百姓因荒乱自卖为奴婢者,下令一律放免为良人;简省法令,慎断刑狱,奖励清廉,惩治贪污;设置律学,调集郡县散吏学习法律,郡县疑狱可上送廷尉审理;提倡儒学,允许收徒讲授,长安儒生达一万数千人。此外,又大兴佛教,奉名僧鸠摩罗什为国师,译出经论300余卷,境内佛教大行。姚兴晚年,因国用不足,增收关市之税,盐竹山木,无不有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后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垂所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历七主,共二十六年。十六国后期中原地区最强盛的一个王国。
398年鲜卑贵族兰汗杀宝,宝子盛又杀汗自立。401年盛为臣下所杀,垂少子熙立。407年汉人冯跋等杀熙,拥立宝养子慕容云(高句丽人,本姓高氏)为主。409年,云为其宠臣离班等杀死,后燕亡。
后燕大体承袭前燕制度,除州郡县治理的编户之外,还有不隶郡县而属军营的人口。后燕慕容氏以坞堡主为守宰,与汉族豪强大族合作,共同统治。慕容宝时核定士族旧籍,分辨清浊,尊重士族特权,大族势力得以发展。他又下令校阅户口,罢除军营封荫之户,分属郡县,招致怨恨和反对。后燕原不采用胡、汉分治政策,但慕容垂时已由太子宝领大单于,置留台于龙城。慕容盛时曾立燕台于龙城,以统诸部杂夷。慕容熙即位,将北燕台改为大单于台,置左右辅。后来在龙城实行了胡、汉分治。
西秦
十六国之一。陇西鲜卑族(一说属赀虏)酋长乞伏国仁所建。都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盛时有今甘肃西南部和青海一部。历四主,共四十七年。
西秦的统治者为巩固和扩大其统治区域,连年与后秦、南凉、北凉、大夏等国进行战争,并将被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强制迁徙于其统治中心或军事要地。
后凉
十六国之一。氐族吕光所建。都姑臧。盛时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各一部。历四主,共十八年。
前秦主苻坚统一北方后,于382年命吕光率兵7万、铁骑5000,进军西域。吕光下焉耆,破龟兹,西域30余国陆续归附。淝水之战后,前秦趋于瓦解。吕光于385年率兵载物东归。前秦凉州刺史梁熙以兵5万拒于酒泉,吕光击败梁熙军,入据姑臧,自称凉州刺史。386年,光自称凉州牧、酒泉公,都姑臧,史称后凉。389年改称三河王,396年自称天王,国号大凉。399年光病死,太子吕绍继位,光庶长子吕纂旋杀绍自立。401年,光弟吕宝之子吕隆又杀纂自立。吕隆以南凉、北凉不断侵逼,内外交困,于403年七月请降于后秦主姚兴。后凉遂亡。后凉初建时,国势颇盛。但立国不久,境内各族便纷纷割据,建立政权。后凉与四周各族政权频繁交战,势力渐弱。吕光死后,诸子争立,互相杀夺,百姓饥馑流亡,死亡大半。至灭亡前夕,姑臧城谷价斗值5000文,民人相食,饿死10余万人;国境除姑臧而外,仅存昌松(今甘肃武威南)、番禾(今甘肃永昌)二郡之地。
南凉
十六国之一。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所建。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一部。历三主,共十八年。
北凉
十六国之一。卢水胡(或作匈奴族)酋长沮渠蒙逊所建。都张掖(今属甘肃)。盛时有今甘肃西部及青海、宁夏、新疆各一部,西域各国均遣使贡献。历二主,共三十九年。397年后凉进攻西秦战败,吕光杀死从征的部下沮渠罗仇兄弟,罗仇侄蒙逊以会葬为名,与诸部结盟起兵反抗吕光,并与从兄男成推后凉建康(今甘肃高台西北)太守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399年段业入据张掖,自称凉王。401年段业杀男成,蒙逊以此起兵,攻破张掖,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建国北凉。后屡次出兵击败南凉,并几次进围姑臧。410年南凉秃发俯檀被迫放弃姑臧,退回乐都。412年十月蒙逊迁都姑臧,称河西王。421年蒙逊灭西凉,取得酒泉、敦煌,据有河西走廊。433年四月,蒙逊死,子牧犍(亦作茂虔)继位。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亡。蒙逊弟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后立国于高昌,460年为柔然所灭。
北凉沮渠氏联合境内汉族大姓势力,以郡县方式管理人民,征发赋役。又大兴佛教,译经造像。还不时与刘宋互通使节,使河西与江南的文化交流得以继续保持。北魏灭北凉,徙凉州民3万余户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一带,其中一批东迁的学者,对北魏的文化有重大影响。
南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德所建。都广固(今山东益都)。盛时有今山东及河南的一部分。历二主,共十三年。
后燕慕容宝在位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宝北奔龙城(今辽宁朝阳)。十月,北魏破中山,后燕被截为两部分。德以魏将来攻,邺城难保,于398年率户四万南徙滑台(今河南滑县东),自称燕王,史称南燕。399年滑台为北魏攻占,德用其尚书潘聪策,率众向东,攻取青、兖,入据广固。400年德改称皇帝。405年,德病死,兄子慕容超嗣位。超好游猎,委政宠悻,诛杀功臣,赋役繁多,百姓患苦。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二月攻下广固,超被俘斩,南燕亡。
南燕建国之初,鲜卑贵族即与汉族士大夫合作,共同统治。慕容德称帝,下诏承认旧士族特权;又建立学官,选公卿以下及二品士门子弟入太学,本地大族势力得以保存和发展。由于鲜卑贵族和汉族大姓竞相荫庇人口,形成“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局面,严重影响国家的赋役征发。德采纳尚书韩谆建议,下令检括户口,出荫户五万八千。还立铁冶,置盐官,以增加国库收入。
西凉
夏
十六国之一。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所建。都统万(今陕西靖边以北白城子)。盛时有今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和甘肃一部。历三主,共二十五年。
391年勃勃父刘卫辰被北魏攻杀,勃勃投奔后秦。后秦主姚兴以勃勃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配以五部鲜卑及杂虏两万余落,镇朔方(今陕西延安)。407年勃勃袭杀后秦高平公没奕于,众至数万,六月,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国号大夏。夏国初建,不立都城,流动袭击,消灭后秦有生力量,413年始发民十万筑统万城为都。417年东晋大将刘裕北伐灭后秦,留子义真守长安。次年,勃勃攻下长安,即皇帝位,并追歼义真所率晋军。425年八月,勃勃死,子昌继位。426年北魏攻占长安,次年又攻统万,昌战败逃往上邦(今甘肃天水)。428年四月北魏攻克上邦,俘赫连昌;昌弟赫连定率余众数万至干凉(今甘肃干凉西南)称帝,继续与北魏作战。431年定击灭西秦,掳其民十余万口欲渡黄河西去,六月渡河时遭北魏吐谷浑袭击,定被俘,夏亡。
夏国的统治者凭借武力,经常强徙被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到统万城及各军事重镇。境内不立郡县,只设城堡、军镇,实行军营统户制,城镇所属户口即是军营所统户口。赫连勃勃以残暴著名,为筑统万城和制造兵器,杀死无数民工和数千工匠。对外连年战争,穷兵黩武,以掠夺人口和财富。
北燕
十六国之一。汉人冯跋所建。都龙城(今辽宁朝阳)。盛时有今辽宁西南部和河北东北部。历二主,共二十八年。
冯跋(?—430年),字文起,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父冯安,慕容永时仕西燕为将军。西燕亡,冯跋东徙龙城,为后燕禁卫军将领。慕容熙荒**无道,407年四月,冯跋等杀慕容熙,拥立后燕主慕容宝养子慕容云(即高云)为主。云称天王,以跋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掌军国大权。409年十月,云被其宠臣离班等所杀,冯跋又杀离班等,自称燕天王,仍以燕为国号,都龙城,史称北燕。430年九月,跋病死,其弟冯弘杀跋诸子自立。冯弘之世,北魏连年进攻,掠徙北燕民户。435年,弘遣使请高句丽出兵迎弘。436年四月,北魏大军又攻龙城。五月,冯弘在高句丽军保护下率龙城百姓东渡辽水,奔高句丽。北魏军入占龙城,北燕亡。
冯跋统治时,能留心政事,革除后燕苛政,简省赋役,奖励农桑,惩治贪污,社会较为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建立太学,选派2000石以下子弟入学读书,培养统治人才。除以州郡治民之外,还以太子冯永领大单于,置前后左右四辅,推行胡、汉分治政策。冯跋、冯弘都曾派遣使者到江南,当时南朝称北燕为黄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