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孙晟这个超级大厨的搅和之下,突厥汗国这杆大旗终于撑不下去了。
同年,突厥彻底分裂成西突厥和东突厥。
当然,我们认为,外交手段必须配合军事手段的使用,只有在隋帝国的军事重压之下,突厥才会如此轻易地被肢解。而如果只是单纯地打外交牌,军事上节节败退的话,也很难有什么像样的突破。所以,归根结底,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外交不会雪中送炭,只有和军事相配合,才能锦上添花。而长孙晟所做到的事情,无非是在隋文帝杨坚军事胜利的基础上,把外交的成果发展到了极致。
突厥分裂之后,沙钵略可汗彻底怂了,派人主动到帝国朝廷找皇帝讲和。与此同时,千金公主上书,要求改自己的宇文氏为杨氏,认杨坚做干爹。隋文帝杨坚则顺水推舟,赐姓杨,认下来了这个女儿。与此同时,特改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将其编入隋朝宗室名录。
所以,这样反倒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你们突厥人就不要嫌我杨坚不和亲了,现在你老婆一改姓,那不就是我老杨家皇室的闺女跟你过日子了?
就这样,沙钵略可汗终于被打发了。不提和亲的事了,因为已经和了,还和个什么劲?更加不提让隋朝纳贡的事情了,反而是自己年年给自己的干老丈人隋文帝杨坚进贡。
杨坚自然也没有亏待这位干女婿,此后一直坚决支持沙钵略可汗跟其他突厥部落搞内讧。拉一派打一派的玩法,让突厥人越打人越少,突厥部落越打越弱。
简单说一说颇为出人意料的尾声。
几年以后,沙钵略可汗病死,千金公主又下嫁了沙钵略可汗的儿子都蓝可汗。
有一次,干爹杨坚赏赐了大量中原的奇珍异宝给千金公主。
千金公主看到大量来自中原故土的器物,睹物思人,当即赋诗一首: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
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这其中的“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有歧义,可以解释成突厥,也可以解释成宇文家的闺女成了老杨家的闺女,那么虏廷就是隋朝廷。这件事情,让杨坚非常不爽。要知道当年曾经做过普六茹坚的杨坚,非常忌讳的就是别人称呼他“蛮夷”。杨坚传令给突厥人,要千金公主死。
最后,千金公主死在了曾经的儿子、如今的新老公都蓝可汗剑下。
世事难料,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