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一定是好好研究了西晋灭东吴的经典战例,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彻底灭掉东吴,厉兵秣马了十五年,为的就是要玩就玩真的,要下就下死手。于是,当年的晋武帝兵分六路,起兵二十万。
杨坚感受到了几百年前的司马炎的那种浓浓的杀气,于是杨坚效仿当年西晋的经典战法—兵分八路,起兵五十一万八千。之所以精确到千位,是在告诉陈后主,我这不是号称,不是虚指,而是实打实地玩。你要是能明白,就抓紧投降,投降就算你输一半。
杨坚特别喜欢兵分八路,上次打突厥是兵分八路北上,这次则是兵分八路南下。杨坚每一次的八路大军,都是有严格分工的。
长江中上游的三路,由杨素(弘农杨氏)以及杨坚的第三个儿子,秦王杨俊分别做行军元帅;而长江下游的五路,则统一由杨坚的第二个儿子,晋王杨广做行军元帅,由鲜卑人高颎(jiǒng)做元帅长史(参谋长)。
这八路中间,真正主打的是杨广这边的五路,而出四川的杨素,以及出湖北的杨俊,则都是起牵制作用,让上游和中游的陈朝军队不能首尾相顾。
这里我们需要理解一点,一般在长江上打渡江战役,战略目标多半是要打南京,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却要在上游和下游一起动手。因为长江的流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如果上游和中游有战事,下游逆流去增援很难。但是如果下游有事,上游中游顺流而下勤王则很容易。所以,只要是选择了主打南京,那么就必然会在上游中游进行牵制和堵截,从而保证主战场的战略成功。几百年前的晋武帝司马炎是这样安排的,而今天的隋文帝杨坚也是如此。
杨广和高颎这五路,围绕战略目标南京(建康)展开,也有分工。
杨广、韩擒虎、贺若弼这三路主打南京,而另外两路负责协同和策应。当然,皇子最好不要亲冒矢石,韩擒虎和贺若弼就成了主要人物。
下面对这二位的名字,简单做一下注解。
韩擒虎的原名不叫韩擒虎,叫韩擒豹,随着年龄的增大,擒豹才成了擒虎;贺若弼也不姓贺,而是姓贺若。韩擒虎,贺若弼,都是当时隋帝国数一数二的猛将。这一次给他们二位的任务也是核心中的核心、重点中的重点。
这两员虎将,就像两把钳子,将南京城(建康)死死钳在中间。
南京这地方,自古以来东南形胜,并不是那么容易被钳死的。我们后文会用很大的篇幅,详细分析南京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地理地貌,这里简单介绍。
长江走到南京这个地方,拐了一个非常大的弯。南京的上游,长江大体上是由南向北流,而到了南京突然转向,变成了由西向东流。这个弯拐得又大又急,因此还冲击出了一个沙洲,叫做“八卦洲”。所以历代的南方割据政权,选择在南京定都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南京的位置,顺长江的流向,大概处于长江对北方江淮地区的突出部。向西可以防卫淮西,向北则可以防卫淮东。这个位置就太关键了。
那么这个逻辑反过来也成立,如果想要拿下南京,必须从西边和北边两个方向上进行挤压。西边方向上,南京的命门是采石,也就是今天的马鞍山附近;北边方向上,南京的命门就是南徐州[22]的治所京口,也就是今天的江苏镇江。
韩擒虎和贺若弼两员虎将,分别出击的方向,正是采石和京口。
隋文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冬天,五十多万隋军陈兵长江,大战一触即发。
其实早在建康的最终决战爆发之前,南陈这边就已经得到了可靠消息—这次就是实锤:隋军主动向我阵地挑起战争,杨素、杨俊他们已经在上游动手了。消息传到建康,然而南陈这边,负责情报工作的施文庆、沈客卿两个人,则把这个消息死死地压下了。这两个人的理由是,当时正是春节放假期间,国家公务人员都在休公休假期,没人值班,就算有人值班也没人处理这类公务。因为,说了算的都在休春节长假。而且不仅如此,施文庆还自作主张,拒绝加强采石和京口方向的兵力,理由还是春节放假。
不仅是施文庆要庆祝春节假期,陈叔宝也是一样,陈叔宝不仅要庆祝春节,还要把两个儿子召回京城建康一起庆祝丰收团圆,国泰民安。结果这两个儿子,永嘉王陈彦和南海王陈虔,分别率领自己的战船,从江州(江西九江)、南徐州(江苏镇江)两个重要的战区回京。这一走,国也不泰,民也不安了。
渡江战役,恰恰就在大年初一的当天打响了。
几乎是摧枯拉朽。
正月初一战役打响,到了正月初七,春节长假结束的时候,隋军大将贺若弼的先头部队,就已经先期到达建康周边的钟山[23]。而另外一路的韩擒虎,则已经到达新林[24],还有一位叫做宇文述(记住这个人的名字,这个人的事迹不少,后文还有出现)的大将率领偏师,也先期到达了石头城[25]。
几路大军,即将完成对南京的合围。
千钧一发之际,站出来请战的,依然是那个七年前曾经救过驾的萧摩诃。
城中尚有十万陈朝大军,萧摩诃希望趁隋军的包围圈还没有完全成型,远道而来的北方部队也还立足未稳的宝贵时间,率军出城一战。然而,陈叔宝却全盘否定了这个略带冒险性质的军事行动,继续带着十万大军在城内观察动静。不过,陈叔宝的这种耐心,却也只撑到了正月二十。正月二十这一天,陈叔宝决定出城与贺若弼一战。
战机已逝,刻舟求剑,陈朝军队一败涂地。
此时的萧摩诃,却再也没有舍身救驾的欲望了,他的士气已经低到了极点。因为就在春节长假期间,在走亲访友、胡吃海塞的浓浓节日气氛中,百无聊赖的萧摩诃老婆居然和陈叔宝搞在了一起。萧摩诃这位几百年不世出之名将,活生生被自己的老板戴了绿帽子,而且更加可怕的是,萧摩诃并不知道这是不是两人的第一次苟且。
猛将业已军无斗志,南陈帝国大势已去。
韩擒虎带领五百人组成的突击队,率先进入建康城。在一口枯井中发现了落魄的陈叔宝,一起被发现的还有陈叔宝最喜欢的两个美人—张丽华、孔贵人。
世家决战,终于以关陇六镇集团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被擒之后的陈叔宝,得到了隋文帝杨坚的善待。看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陈叔宝在大隋建立的新社会重新做了一个守法公民,十五年后的开皇二十四年,才离开人世。陈叔宝死后,被帝国以官方的名义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为“炀”[26]。
所以,值得一提的是,陈叔宝的“陈后主”称呼,其实是后人给他加上去的,他当年做皇帝时候并没有所谓“国主”这个说法。陈叔宝的官方名字,其实就是陈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