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老子的vip呢>附录六 老子全译

附录六 老子全译(第2页)

[译文]得宠和受辱都会使人感到吃惊,重视自身好像重视大患一样。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使人感到惊恐?这是因为居下位的人,得到恩宠感到心惊不安,失去恩惠也会惊恐不已。为什么说重视自身像重视大患一样?这是因为我所以有祸患,是由于我顾及自身;如果我不顾及自身,我会有什么大患呢?所以,能以重视自身的态度去为天下,就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能以爱自身的态度去为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十四章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视而不见的叫做“夷”,听而不闻的叫做“希”,摸而不得的叫做“微”。这三者是不能穷究的,所以混而为“一”。浑成的“一”,上面不明晰,下面不模糊,绵绵不绝,不可名状,终归于空虚无物的状态。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可以称为“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又看不见它的背后。把握古来就有的“道”。以驾驭当今的事物。能够认识宇宙万物的本源,这就是“道”的根本。

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译文]古来善于行道的人,深微精妙,玄奥通达,高深而难以理解。正因为难以理解,所以勉强来形容他:小心谨慎啊,像冬天涉渡江河一样;疑惑不定啊,像是畏惧四邻那样;庄重恭敬啊,就像做客一样;流动疏散啊,像冰融化一样;淳厚质朴啊,像未经雕琢的素材那样;开阔空旷啊,像山谷一样;浑朴纯厚啊,像浊水那样。谁能使浊流停下而慢慢澄清?谁能使静止的东西运动而慢慢地生长?保有此“道”的人不贪求盈满,正因为不盈满,所以能去故更新。

十六章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伞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致使心灵虚寂,内心保持清静。万物竞相生长,我以此来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纷纭的万物,最后各自都回到自身的本根。回复到本根就叫清静,清静就叫恢复本性。恢复本性就叫常规,认识常规就叫高明。不认识常规就会轻举妄动,一轻举妄动就会招致灾祸。认识了常规就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才能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才能圆通周遍,圆通周遍才能顺乎自然,顺乎自然才能顺乎“道”,顺乎“道”才能长久,到老死也不会有危险。

十七章

[原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仅仅知道有他的存在而已;其次的,是人们爱戴他并称赞他;再其次的,是人们畏惧他;更其次的,是人们侮骂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老百姓自然也不会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总是小心谨慎而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们都说“我们本来就是如此”。

十八章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大“道”废弃,才提倡所谓“仁义”;智巧出现,才产生了诈伪;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不和睦,才有所谓父慈子孝;国家君主昏庸,政治混乱,才会出现忠臣。

十九章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弃绝聪明和智慧,老百姓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和道德,老百姓可以回复孝慈的天性;绝弃机巧和贪利,盗贼自然会绝迹。以这三者作为治之法则还不够,所以还要使老百姓有所归属:保持素朴,减少私欲,抛弃一切学问,才能无所忧患。

二十章

[原文]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僳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飓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应诺与呵斥,相距多远?善良与丑恶,有多大差别?人们所畏惧的,不可不畏惧。世情茫茫永无尽头啊!世人欢欢喜喜,好像去参加盛大的宴会,又像春天登上高台游观。而我独淡泊悠然,无所作为,好像初生的婴儿尚不知对人发笑,我那没精打采的样子,好像无家可归。众人都富裕,唯独我好像不足的样子。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混沌无知啊!俗人精明通达,而我却显得糊涂;俗人明察精细,而我却显得懵懂。恬静啊,好像深不可测的大海;飘忽啊,好像无处栖息。众人都好像有所作为,而我却显得愚笨。我情愿和世人不同,而尊尚进“道”的生活。

二十一章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大德的作用表现,是完全根据于道的。创生万物的道,是恍恍惚惚的。惚惚恍恍啊,那其中有了形象;恍恍惚惚啊,那其中有了事物。幽冥莫测啊,那其中却有实在东西;这实在的东西是非常真实的,也是可信的。从现今追溯到远古,它的命名永远不会消逝,依据它来观察万事万物的起源。我怎么知道万物初始的情状呢?就是从道来进行认识的。

二十二章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則盈,敝则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委曲则能保全,弯曲则可伸直,低洼则能盈满,破旧则可新成。少取则能多获,贪多反而迷惑。所以圣人持守住“一”即“道”,以此作为天下事理的法式。不固执己见,所以能看得明白;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分清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能有所成就;不自高自大,所以能成为众人的官长。正因为他不跟别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和他相争。古人所说的“委曲可以保全”。难道是空话吗!这实在是能达到的。

二十三章

[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不言政令是合于自然之道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个整天。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造成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何况人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人,与道合一;从事于德的人,与德合一;从事于失的人,与失合一。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道也抛弃他。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二十四章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前进,不能远行;固执己见,不能自明;自以为是,不能彰显;自我夸耀,不能建功;自高自大,不能长进。从“道”的角度看,这些举动犹如弃食、赘瘤一样,是无用而有害的,令人厌恶的,有“道”的人绝不以此自居。

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有一个混融一体的东西,先于天地而存在。它无声、无形,独立长存且永不改变自己,循环运行而永不止息,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做“大”。道大则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至遥远,至遥远则返回本源。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君王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二十六章

[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译文]稳重是轻浮的根基,安静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圣人整天行走,不离开载有粮秣的辎重车;虽然有荣华的境地,却能超然物外,安居泰然。为什么身为万乘大国之王,却轻浮躁动而亲,临天下呢?轻浮则会失去根基,躁动则会丧失主宰。

书友推荐:我的教授母亲(高冷女教授)娱乐圈的曹贼房客(糙汉H)长安春斗罗大陆之催眠武魂两小无猜红颜政道韵母攻略我的道家仙子美母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可怜的社畜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迟音(1v1)熟女记人生如局掌握催眠之力后的淫乱生活母上攻略续(白虎版)配种(1V1,SC)只想当侯爷,奈何妻妾想打天下交易沦陷
书友收藏:美母的诱惑斗罗大陆之极限后宫(无绿改)我的教授母亲(高冷女教授)宗主母亲与巨根儿子的淫乱性事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女神攻略调教手册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妈妈陪读又陪睡影视之推女系统我的冷艳教师美母和明星校花女友变成同学们的性奴竟是一个熊孩子的策划娱乐圈的无耻统治者影综:人生重开模拟器父债子偿堕落的冷艳剑仙娘亲(大夏芳华)无限之生化崛起掌中的美母赛博经纪人我的道家仙子美母叶辰风流(幻辰风流)无限之邪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