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绝境中怎么生存>第一章百忍成金 绝境生存的第一要义02

第一章百忍成金 绝境生存的第一要义02(第3页)

11、忍一时之利,香江新鸿基扬英名

李兆基始终认为,身在异乡,没有几个帮手,单枪匹马是很难成功的。

当时,香港的土地全部为殖民当局所控制,称“官地”,都以“官契”形式批租使用。香港英殖民当局的土地政策是按照经济原则,在公众拍卖场上公开拍卖,以叫价最高者得到出售的土地,即所谓“公开拍卖,高价者得”。香港地少人多,需地殷切,房地产价直线上升起来。

在李兆基投资到房地产,准备大展鸿图的时候,他又选择了两个最好的朋友:郭德胜和冯景禧,3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当时竞争激烈的香港,李兆基、郭德胜和冯景禧鉴于自身实力微薄,从而合在一起打天下,可谓是有识之士。

后来,李兆基、郭德胜和冯景禧都成了香港商业圈响当当的大牌人物,他们对那段携手闯江湖的雄心和气魄,都是十分怀念。而且,这段弥足珍贵的经历,在3人中间种下了常青的友谊之树。在生意场上,李、郭、冯3人互相帮携,互相援助,生意因而越做越大,都成为香港十大富豪排行榜上的人物。

1958年,李兆基、郭德胜、冯景禧3人“誓师结义”。当时3人的结义宗旨是:“同心协力,进军地产,你发我发,你荣我荣”。此外,他们3人又拉了另外5位股东,组成了“永业企业公司”,首先买下了沙田酒店,红红火火地经营起来。

由于“永业企业公司”资金并不雄厚,故而公司开办之后,在经营方式上只能以低价收购一些无人问津而又富有发展潜力的土地或旧楼,进行重建,然后再重新出售,小心翼翼地“炒楼花”,一步步苦心经营。

当时正处于50年代,香港仍有许多旧的楼宇待拆,因而不愁没有生意可做。

然而,当时香港的房地产经营模式是楼房整栋出售、帐款一次要付清。这种经营模式,对于资金并不雄厚的“永业公司”可谓是瓶颈,因为广大的香港市民并没有此实力一次付清帐款,更何况要买下整栋楼房,就更困难了。致使永业公司的楼房出售出现十分凋零的现象,资金不能迅速周转,而且也阻碍了永业公司再去购置楼房、土地,因而影响了发展。

李兆基、郭德胜及冯景禧等8名股东面对永业公司的窘境,一时也十分棘手,想不出可以解决的办法。如果照此下去,永业公司非得关门不可,在这关头,素来灵活机敏的李兆基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忍中求胜,即“分屋出售、10年分期付款”的灵活方式,这就打破了地产业楼房必须整栋出售、帐款要一次付清的陈旧模式,使得广大中下层市民能够花钱买得起住房,使永业公司得以资金不断,生意不断。

这种销售方法刚刚出台,不出所料,楼房顿时销售一空。在如此良好的发展机会面前,永业公司迅速又购入大量楼房、地产,进行拆建,同时加快资金周转,着实大赚了一笔。虽然在短时之内永业公司得不到所有现款,但由于销量好,所得效益使得地产界其他地产商为之眼红。

1963年,李兆基和郭德胜、冯景禧3人利索果断地甩掉其他5位股东,合组“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从此,李兆基的事业开始向辉煌迈进。

为什么取名叫“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呢?郭德胜、冯景禧和李兆基是有考虑的。他们希望通过“新鸿基”来实现他们3人结义时的宗旨:“同心协力,进军地产,你发我发,你荣我荣”。所以,“新”字取用冯景禧新禧公司的“新”,“鸿”字取自郭德胜的鸿昌合记,而“基”字就是李兆基名字最后的那个“基”字。

“新鸿基”代表的是冯景禧、郭德胜、李兆基3个同心同力,互相帮助,携手共创事业的决心。

“新鸿基”成立之初,规模很小,办公室设在士丹利街16号3楼,职员不过10余人,可以说仅具雏形,注册资本港币500万元,实付资本300万元(每人出资100万元港币)。这个实力在当时的香港,3人不过是中量级罢了。

然而,经过“永业公司”5年的打点、磨砺,李兆基、冯景禧和郭德胜的大名已经传播到港岛的各个角落。舆论界对他们3人的力量型组合普遍看好。

时至今日,李兆基、郭德胜、冯景禧3人都成了下属逾千的亿万巨富豪,他们搭档打江山,早已成了香港商界风行一时的佳话。

3人除有超人的经营头脑以外,更是百折不挠的工作狂。每天都做足十五六小时。创业时拼命工作或可解释,但发达后依然如故。李兆基曾对记者说: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企业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作梦梦出来,只有通过勤奋工作善于坚忍干出来的。

他们雄心勃勃,不分昼夜运筹于10平方米的斗室之中,而此时别人可能通宵达旦地奋战在麻将桌上,或沉迷在夜总会的珠光艳影中,或在温柔乡里昏昏入梦。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获,这种脚踏实地的坚忍精神,就是李兆基他们成功的基石。

香港的房地产业在香港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被称之为“香港经济的寒暑表”。

60年代初期的香港,由于人口的剧烈膨胀,内地和东南亚大量流入香港的资金和熟练劳动力,以及香港当局的土地政策、建筑条例,极大刺激了房地产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1962年港府对香港建筑条例进行了修改,并公布1966年开始实施。拥有地皮的企业和祖传有地者,为了避免吃亏,都想在1966年前建房。

同时,银行也积极参与房地产的投资,放宽建房信贷,因此出现了一股房地产投资热。

这段时间应运而生一大批赌博心理极强,专门从事买空卖空,以小搏大的经济投资者。他们的投资特征是时间短,利润好,风险大,与那些从事长期投资的稳健投资者相比,他们既可能以极小的资本牟取暴利,也有可能在投资后倾家**产。

在这股经营地产的狂潮中,李兆基、冯景禧、郭德胜3人更是雄心勃勃。他们不像其他地产公司把开发地段集中在商业和工业用地,即使兴建住宅楼宇,也向大型或豪华住宅发展,而是看准了广大香港中下层市民这一广大的消费群体,把目标投向了中小型住宅楼宇。

“新鸿基”的这一重大举措,正适应了当时香港商业的急剧发展,青年一代组建家庭对住房迫切需要的特点。故而,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楼房一建好就被抢购一空,资金周转很快。李兆基、郭德胜和冯景禧3人抑住自己内心的狂喜,以百倍精力投入到发展“新鸿基”的大业中。

“三剑侠”固然个个聪明过人,但他们的坚忍拼搏精神却是渡过难关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包括年过半百的郭德胜在内,李兆基、冯景禧可以说都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每天加班加点往往一天就是十五六个小时。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坚精神使他们得以渡过难关。

到1972年4年间,“新鸿基”建造的工业大厦和商业住宅楼字出售总值达5.6亿港元,平均每年做1.4亿元的地产生意。一家只有500万注册资本的地产公司能做出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与其他纷纷收缩业务或刚从危机中复苏过来的地产公司相比,新鸿基已是大大领先了一步。

由于成绩喜人,“新鸿基”由开始时默默无闻一跃而为港人家喻户晓。人们一提就是“新鸿基”,闭门就讲“三剑侠”。而李兆基又被人们誉为“小侠”。

这段时间,“新鸿基”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不久将写字楼由士丹利街迁往中区华人银行10楼。除地产外,“新鸿基”还涉足其他贸易行业,但营业额远不及地产业。

70年代初期,香港各界对股票产生“要股票,不要钞票”的强烈投资狂热,掀起了一阵比一阵更高涨的“上市狂潮”。由于恒生指数日渐高涨,李兆基、冯景禧和郭德胜更不会放过这个招财进宝之机。“新鸿基”改名为“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目的为了成立股票上市公司,从股市筹集资金。

1972年9月,“新鸿基地产”股票上市,马上被炒得炙手可热。李兆基原计划筹集资金1亿元,但疯狂的股民却将10亿元现金迫不急待地双手奉上,超过新发行股的10倍!新股票吸引着数以万计的盲目投资者,人们纷纷卖掉金银首饰、工厂、土地房屋,冒险地押在股票上。而此时,“新鸿基地产”利用吸收的大量资金,抢购了大片地产,生意蓬勃发达,日渐兴旺。

书友推荐: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女神攻略调教手册伏特加与曼特宁迟音(1v1)房客(糙汉H)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掌中的美母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妈妈的欲臀(重生之我的美艳教师妈妈)娱乐圈的曹贼回归之美母俏姐被我催眠的一家人(无绿修改版)美母的诱惑被健身房教练秘密调教后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吾弟大秦第一纨绔美母如烟,全球首富交易沦陷仙子的修行·美人篇债务偿还系统
书友收藏:斗破苍穹之后宫黑人恶堕父债子偿叶辰风流(幻辰风流)人妻调教系统女神攻略调教手册带着美艳医母闯末世我的冷艳教师美母和明星校花女友变成同学们的性奴竟是一个熊孩子的策划韵母攻略穿越影视万界之征服智娶美母逆子难防(母上攻略同人)我的冷傲岳母和知性美母因为我的一泡精液成为了熟女便器 (无绿版)被我催眠的一家人(无绿修改版)宗主母亲与巨根儿子的淫乱性事原来,她们才是主角(加料版)我丰乳肥臀的瑜伽教练母亲和保守的翘臀长腿女友被得到催眠APP的猥琐大叔调教成了专属肉便器我在三国当混蛋我的人渣指导系统(加料版)随心所欲神豪系统绿意复仇——我的总裁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