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百忍成金:绝境生存的第一要义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在绝境之日,肯投靠于不如他们的人?汉初三杰投刘邦,元璋依韩林儿……
人生天地之间,要想在绝境之处寻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艰苦磨练,炼就坚韧不拔之志,钢筋铁骨之能,才能在逆境之中,如立囊之锥而突兀,完美自己的人生。
忍,是绝境生存的第一要义。
1、绝境生存的先导:忍
《孟子·告子下》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生于天地之间,要想在绝境之中生存,成就一番大事业,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艰苦磨练。这种磨练首先是意志品质的修炼。优秀的意志品质不是生而就有的,靠的是后天的培养造就。良好的道德品德的养成,不仅要靠社会、家庭的教育,更主要的是靠自我教育、自我磨练,忍耐人性中恶的东西,这就是修身的工作。
中国古人说:“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振折冲,可以验我之功。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说的就是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时,可以考察一个人的才能。面对不良的潮流风气,不去苟合,是考验一个人的情操。遇到艰苦的困境,则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思想意志。处于激烈的战斗之中,才能检验一个人的力量。在受辱的绝境之时,才能充分反映一个人的忍耐性和容人之量。
石成金在《传家宝》中也说:“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大丈夫处世,不可少此磨练。”一个人在一生之中经历了风霜雪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才能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中国古代先哲们,大多把修身生存放在自己走向成功之路的首位。修身生存的目标是使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修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是好善恶恶,为善去恶。修身生存贵在自觉,是坚持不懈。《礼记·大学》所讲的“意诚而后心正,心正后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就是告诉我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皆要把修身生存当作根本,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开始才能实现。
要想在绝境中生存,就必然要去掉人自身所有的各种劣根性,好好修身生存。而这个过程就要求人们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克服各种欲望,这也就是要忍耐。坚持绝境之要的公忠、正义、仁爱、诚信、谦敬、礼让、宽恕,势必就要克制自己的私欲、偏狭、骄矜、浮躁之气,这样才能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以达到生存的目的。
2、面对生死:韩信忍**之辱
有关于忍韧的例子,最广为人知,最被人称道的就是韩信的事迹了。韩信是淮阴人,年轻时很贫困,表面看来,他一无所长,家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他既不能做小吏,又不愿种地,也不会经商,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却靠乞食生活。
他曾长期在亭长家里寄食。亭长的妻子后来很反感,就设法赶他,于是每天全家提前吃饭,等韩信赶来时人家已吃完了。他碰了几次钉子,从此就不去了。后来去河边钓鱼,又不肯用心,还是不免饿肚子。有一位在同一条河里漂洗棉絮的老太太,看他可怜,就连续几十天将自己带的饭分给他吃。韩信很感激,在漂母做完工与自己分手时,韩信诚恳地对她说:“我将来一定要百倍地报答您。”漂母觉得他很不争气,愤愤答道:“你这样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自己不去挣饭吃,我觉得你可怜,才给你饭吃,像你这样没出息的人,谁指望你报答,你还是自己快找谋生之道吧。”韩信心中痛苦极了。他知道好心的老太太不可能理解自己,没有解释。但在心中立誓。后来,他功成名就。果然以“千金”重酬了漂母。但当时谁知道他的志向和痛苦呢?
韩信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
他身材高大,总是随身佩带刀剑,虽贫贱,但显得仪表不凡。威风凛凛。他好佩刀剑和出众的仪表与其志向、才能和气质有关,因内符外,他与众不同。这种社会地位和精神气质的反差最易引起小人的注意和嫉妒,小人们最见不得这类现象。可以说是自然规律了。
有一天,一群无赖拦住韩信,其中一个说:“如果你有胆量不怕死,你就把我杀了?如果你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下去,否则绝不和你干休。”韩信狠狠盯着他,手不自觉地紧握着剑柄,过了许久,他松开手,趴在地下,居然从那人**爬了过去。为此,家乡的人更看不起他了,认为他不但无能,而且是个懦夫。
韩信并不是个懦夫。他忍受那样大的屈辱,是因为他的人生抱负太大了,如果仅仅为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在绝境之地不忍,那太不值得,没有必要小不忍而乱大谋。后来他逐鹿中原,风云际会,先后作过齐王和楚王。他与部下谈起这事时说:“难道那时我没有胆量和力量杀他吗?只是杀了他,我的一生也就完了,因为那时能够忍耐,所以我才能得到今天的地位和成就。”
像这种忍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太难了。
3、面临国亡:勾践食秽尝胆践志
古往今来,能忍**之辱的故事,只有一个韩信,而另一个可与之相比的就是越王勾践。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退守在会稽山上,身临绝境,越王要求跟吴国讲和。吴国的条件是要勾践夫妇到吴国给夫差当仆役,勾践答应了。
勾践将国事委托给大夫文种,让大夫范蠡随他夫妇前往吴国。到了吴国,他们住在山洞石屋里,夫差两次外出,勾践就亲自为他牵马。有人指骂他。他也不在乎,低头顺眼,始终表现一副驯服的面孔,很讨夫差欢心。
一次,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会好,他就亲自去见夫差,探问病情,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向夫差道贺,说他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问他怎么知道。勾践就胡编说:“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微有点苦,用医生的话说,是得了‘时气症’,所以病会好,大王不必担心。”果然不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深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国去。
勾践归国后,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一心伺机报仇。他睡不好觉,吃不好饭,不近美色,不看歌舞,苦心劳力,唇干肺伤,对内爱抚群臣,对下教育百姓,经过三年百姓都归顺了他。
为了更好地笼络群臣,每当有甘美的食物,如果不够分自己不敢独吃,有酒把它倒入江中,与人民共饮,勾践自己耕种吃饭,靠妻子亲手织布穿衣,吃喝不求山珍海味,衣服不穿绫罗绸缎。为了坚持锻炼斗志,不过舒服生活,连褥子都不用,**铺着柴草,还备一个苦胆,随时尝一尝苦味,以不忘所受之苦。他还经常外出巡视,随从车辆装着食物去探望孤寡老弱病残,并送给他们食物吃。
然后,他召集诸大夫,向他们宣告说:“我准备和吴国开战,拼以死活,希望士大夫踏肝践肺同日战死,我跟吴王颈臂相交肉搏而亡,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这些办不到,从国内考虑,估计我们的国力不足以损伤吴国,从国外结盟的诸侯也不能毁灭它,那么,我将抛弃国家,离开群臣,自带佩剑,手举刺刀,改变容貌,更换姓名,去当仆役,拿着箕帚侍奉吴王,以便找机会跟吴王决战。我虽然知道这样做危险大太,要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我的决心已定,一定要想法实现!”
后来越国终于与吴国在五湖决战,吴国军队大败,越军包围了吴王的王宫,攻下城门,活捉夫差,杀死吴国宰相。灭掉吴国二年后,越国称霸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