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静心是什么意思>第九章是一杯酒

第九章是一杯酒(第1页)

第九章静心是一杯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

说到酒,尤其是刚刚说过茶,再说酒,仿佛一下子俗了起来。在很多人头脑中,尤其是那些不好酒的人头脑中,这种念头可能更浓烈一些。这不能怪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太多与酒有关的丑事、恶事、不雅之事。有太多的酒友,碰在一起,就喝酒,喝个天翻地覆、喝个杯盘狼藉,喝个斯文扫地,喝个锒铛入狱。

然而这并不是酒的问题。“酒是色媒人”,这不假,但很多“风流”不也都是茶“说合”的吗?关键看人。若是君子,醉死也是君子。只有小人,才善于借酒装疯。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酒为先。”酒的历史即使不早于茶,但也不会太晚。茶有静心之功,酒也有保健之效。此外,在古代,酒还有特殊的身份——祭祀用品,用来通神、祈福。时至今日,亲朋好友之间、同事客户之间、情人知己之间,小聚小饮,仍是再正常不过。不得不品尝孤独时,也可以独酌。酒,比茶更能深入人心,更能抚慰那些孤独的人。

网友们说:“哥喝的不是酒,是寂寞。”这不是调侃。一杯杯佳酿入喉,便不再是甘洌的酒,而是人世间的风风雨雨,百态中的苦辣酸甜。

酒能抚慰人,也能彼此抚慰。北方人喝酒时常说:“什么都别说了,都在酒里头。”的确,一切都在酒里头,人生都在酒里头。是朋友,够爽快,就干了这杯“什么都在里头”的酒。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切不可玩什么“以茶代酒”。

“不懂酒的人不懂人生”。这话说得有点绝。不过,不懂酒的人,至少不懂酒中的人生。“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人生如酒,需要一种浪漫情怀,去点缀,去升华。

人生如酒,酒如社会。种种包装,种种档次,种种口味,恰如人生,千姿百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陈年佳酿,入口芬芳。可佳酿是时间的积淀,是岁月的洗礼。世界上,假酒泛滥,假冒伪劣泛滥,假道学泛滥,假美女泛滥,缺的无非是酒一样的真性情,实胸怀——谁说酒与静心无关?

人生需要积极进取。但征战人生之前,没有美酒饯行,岂不欠缺些豪情?功成名就之后,没有美酒庆功,岂不更令人遗憾?更何况,人生无奈,世事无常,“黄金榜上,失龙台望”乃正常现象,谁也不想把浮名换作浅斟低唱,但失望之余,还能浅斟,还能低唱,无疑也是人间千百种无奈中最好的一种。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表面看来,是在宣扬一种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生活理念。其实不然,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人生苦短,但快乐应永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活百岁,不过三万多天,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一定要在生活中寻找快乐,拥抱快活。而快活的日子,怎能没有酒,怎么没有酒友?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中仙”,一生与酒为伴。得意时,他喝的是皇上赐的御酒,长安市上的高档酒,落魄的时候,喝的则是普通农家酿制的水酒,或许也不免囊中羞涩、无酒可饮的日子。但这并不重要。有酒的李白,是“尽欢”的李白;没酒的李白,也是得意的李白。不然怎么叫“仙”?你见过哪个神仙愁眉苦脸?

酒,在李白看来,不仅是杯中物,怀中物,更是自己欢乐人生的一种寄托。尽管他的人生也有莫大遗憾,但他懂得及时行乐,及时举杯,让快乐的日子更快乐,让不快乐的日子也快乐。

李白的诗篇,大多充满活力,洋溢着欢乐,用专业的话说,那叫“浪漫主义”,而所谓浪漫,其实就是理想,就是不现实。而现实中的李白,也并非无忧,他只是不把忧愁记挂心间。

李白有名句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后半句简直普及得成了顺口溜。但有了酒的李白想必不会如此。李白也说过:“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酒,是助兴的东西,而不是浇愁的东西。莫辜负了天地精华。

人们之所以喜欢李白,就在于他的作品中,少了些对“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感慨,多了些“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待金樽空对月”的豪情。能欢乐时,就一定要欢乐。那样,在不欢乐的日子里,至少还有欢乐的回忆。

“人生得意须尽欢”,不同于“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在世,恰如李白,有得意,也有失意,得意的李白,我们或许不能比,但失意的李白,我们必须学。失意的李白,也是洒脱的李白,骄傲的李白。不能居庙堂之高,那就处江湖之远呗。对别人来说,那或许是一种无奈,是苦不堪言。但对李白来说,江湖不仅是精神的故乡,也是快乐的家园。官场与仕途,都是旅行。

假如真有时光隧道的话,相信很多人会选择穿越回唐朝,只为一睹李诗仙的风采,顺便问问他快乐的秘诀。但李诗仙多半会反问:找我干什么?赶紧去找自己的快乐家园。

2.壶酒兴国,杯酒亡身

在中国历史上,以酒误国、因酒亡国的例子不在少数,“爱美酒不爱江山”的人在更是史不绝书。在民间,也不乏贪杯误事、酒后乱性的教训,所以,提起酒,尤其是提起酒徒,人们很少有好印象。

不过,我们早就说过,这不意味着酒一定罪莫大焉。先人发明酒,绝不是让人们来误事的。有些人,不喝酒,照样误事、照样误国。

那么,有没有以酒兴国的呢?有。

这个唯一的反面教案的主人公就是以卧薪尝胆著称于史的越王勾践。话说公元前492年,勾践被吴王阖闾打败,迫于无奈,带着妻子与大臣范蠡入吴国为质,卑躬屈膝,忍辱负重,终于让夫差相信了他的所谓“忠心”,放其回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采纳范蠡与文种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愤图强,一心报仇。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十年生聚”,简单来说就是鼓励百姓多生孩子——生男孩者,奖酒两壶,外带一只狗;生女孩者,奖酒两壶,外带一头猪。同时,对变相不生孩子即晚婚晚育者给以相应的处置,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者,其父母皆有罪……就这样,在酒的号召下,越国人丁兴旺,粮库丰盈,兵强马壮,上下同心,不仅打败了吴国,血洗前耻,还一举灭亡了吴国,将吴国并入了越国的版图。越王勾践,也由此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必须承认,勾践最终得胜,靠的不是酒。正如酒本身并不会误国一样,酒本身也不会强国。关键要看酒在谁手里,怎么用。这正是兵法中所谓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当然,“善泳者溺于水,善战者死于兵”。善饮者,也难保不醉,一醉,就难免误事。所以,对于酒,我们还是应该保持神经清醒。如果不善于自控,那么最好别喝。

关于酒,我的一位酒友有个高论。有一天,他大着舌头指着一个“二锅头”酒瓶说:“这人,还不如一个酒瓶。一斤白酒放到酒瓶里,它稳稳当当,啥事没有;可一斤白酒装到人肚子里,没事儿他也能给你找点事儿,降不住,嗯,降不住……”

人不如瓶——这个看似有点意思的理论,其实并非原创。中国古代先贤们早就认识到了酒精的巨大魔力,甚至早在夏朝建立初,当仪狄把中国第一杯酒奉献给大禹品尝之后,大禹就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夏朝与商朝的覆灭,都与末任统治者嗜酒甚至嗜酒如命脱不开干系。因此,周朝代商后不久,实际领导人周公就发布了一项严厉的戒酒令,也即《尚书》中的《酒诰》。周公给出了N多个必须戒酒的理由:浪费粮食、有损威仪、荒废政务、上天震怒等等。

国外有一个关于酒的经典寓言:当初,当人们栽下葡萄树但葡萄树长得并不茂盛且不开花不结果时,魔鬼便来到人们面前说:“如果想让葡萄树长得茂盛,开花结果,就要允许我宰杀七种动物,然后用它们的血来浇灌葡萄树。”得到允许后,魔鬼便宰杀了狮子、狗熊、老虎、狼、狗、公鸡和狐狸。当这些动物的血液灌溉在葡萄树根上时,葡萄树立即焕发出勃勃生机,并随即结出了七种颜色的果实,世界上从而有了各种各样的酒,而喝醉酒的人们,就会有前述七种动物的丑行。具体说来,是酒醉之人混勇如狮子,野蛮似狗熊,蛮不讲理的嘶吼时像老虎,说话狠毒如豺狼,搏斗起来像疯狗,狡猾且极具报复心似狐狸,贪色如同公鸡——不管公鸡身边有多少母鸡,它还是会去侵扰、霸占邻居家的母鸡。

同样,我们在前面也讲过,酒并非没有一点好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尤其那些能饮又能写点什么的文人,在历史上可谓大大有名,比如据说有“百觚之量”的孔子,标榜“众人皆醉我独醒”也没少借酒浇愁的屈原,“对酒当歌”的曹操,“纳酒收学徒”的扬雄,唯愿“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孔融,“酒熟吾自斟”的陶渊明,“斗酒诗百篇”“举杯邀明月”的李白,“白日放歌须纵酒”的杜甫,“酒饮三杯气尚粗”的白居易,“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今宵酒醒何处”的柳永,“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一壶浊酒尽余欢”的李叔同……个个都是酒徒与文学家气质兼备的大家。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也与酒密不可分,吴道子、黄公望、王羲之、怀素、张旭、徐渭、郑板桥,个个都是好饮者。

饮酒的另一个好处,是能激发人的豪情。用老百姓话说,那叫“酒壮怂人胆”;用张飞同志的话说,则是“厮杀汉怎能不饮酒?”荆柯刺秦王,有酒;关公斩华雄,有酒;梁山一百零八将,顿顿少不了酒……大军出征,要以酒壮军威;大军凯旋,要摆酒庆功勋;至于打醉拳,那更是离不了酒。

在上古时代,酒只是贵族阶级的专利。相应的,酒也就成了普通百姓的追求。在今天,还有一句话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上:“吃香的,喝辣的。”香的大家都知道,但辣的是什么呢?自然是酒,难不成还是辣椒水?正是因为酒尤其是好酒难得,因此以酒待客,是中国家庭皆知的礼仪。有句话说得好:酒越喝越厚,钱越耍越薄(赌博)。在中国,凡是能坐到酒桌上喝酒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朋友,尽管这种“酒肉朋友”往往说过了就算,但至少比陌生人强;然而,再好的朋友一旦坐到赌桌上,一旦赢走朋友哪怕一分钱,这朋友估计是难做了。

酒就是这么一种神奇的**,它能让文人更文人,让艺术家更艺术家,让男人更男人,让陌生人变朋友,让酒肉朋友更进一步。当然也有人用酒浇愁,结果起了反作用,愁上加愁。但这不是酒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现代还时不时有些人渣以酒为名,帮犯罪犯子逃脱法律制裁,这更是对酒的亵渎。

话说到这个份上,自己都觉得像在给酒企做广告了。其实不然。我们的广告词永远都是——美酒虽好,不要贪杯!酒纵有千般妙处,终究还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酒,固然会让某些人提不起兴致;有了酒,也难免被某些人败了兴致。酒能激发文人的豪情,但不代表没有酒文人就写不出好东西。酒能激发将士们的血性,但有了酒不等于就能打胜仗。即便酒真的是艺术的催化剂,那也有其前提:你是不是个艺术家?

3.一杯酒,一杯人生

就从那首被无数人翻唱过的名曲《酒醉的探戈》说起吧:为什么是跳探戈?而不是跳交谊舞、霹雳舞、狐步舞、街舞?因为探戈最符合我们的生活之道。必须两个人一进一退,才能跳出感觉来。不然,你进他也进,撞头;你退他也退,没得跳了。为什么要跳酒醉的探戈呢?因为人生无非进退,但作为一个正常人,谁愿意一退再退呢?没有一种醉酒的情怀,微醺的状态,还是跳不下去,勉强跳也跳不了多久。

一杯酒,一个舞台。跳得好,皆大欢喜,兼济天下;跳不好,独善其身都难。中国历史上的大名人寇准,史书上说他生性豪放,热情好客,经常在家中设宴,与同僚夜宴。由于寇准的酒量不是一般的好,而且劝酒时往往先干为敬,因此经常喝得客人一塌糊涂。有一次,寇准向枢密副使曹利用敬酒,曹利用却不肯喝。寇准说:“我劝太尉饮酒,太尉怎么不喝呢?”曹利用却铁了心,就是不喝。寇准面子上挂不往了,他生气地说:“你这小子,竟敢如此无礼!”曹利用一听也火了,他站起来厉声回答:“皇上拔擢我曹某人在枢密院担任副使,相公却称我为小子,明天上朝时,我倒要当面问问皇上,这是何道理?”众人赶紧把二人劝开,但劝开的只是尴尬场面,从此以后曹利用把寇准当成了死对头,后来寇准被贬海南岛,就是曹利用罗织的罪名。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本来关系不错,但喝着酒、聊天天,却翻了脸,好事变成坏事,甚至酿成悲剧。其实,美酒当前,朋友环伺,拼得一醉又如何?当然,作为主人,也应明白,“热情好客”不等于让人一饮再饮,更不等于让人“敬酒不吃吃罚酒”。朋友不饮,也还是朋友。朋友不饮,或许是朋友身体或心情不适。是朋友,就该为朋友着想,而不是光想着自己的面子。

书友推荐:四方极爱只想当侯爷,奈何妻妾想打天下娱乐圈的曹贼签到十年,我成圣了吾弟大秦第一纨绔长安春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人生如局被我催眠的一家人(无绿修改版)潮湿迟音(1v1)被健身房教练秘密调教后重生之娱乐圈大导演房客(糙汉H)斗罗大陆之极限后宫(无绿改)可怜的社畜戏里戏外(1v1)H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我的教授母亲(高冷女教授)韵母攻略
书友收藏:斗罗大陆之极限后宫(无绿改)逆子难防(母上攻略同人)随心所欲神豪系统推母之道掌中的美母斗破之淫荡任务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带着美艳医母闯末世人妻调教系统父债子偿我的美母教师重生少年猎美高冷的丝袜女总裁妈妈被混混同学屈辱玩弄我的冷艳教师美母和明星校花女友变成同学们的性奴竟是一个熊孩子的策划肥宅肏穿斗罗大陆妈妈陪读又陪睡仙子的修行豪乳老师刘艳无限之生化崛起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