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静心最高境界的句子>第九章是一杯酒

第九章是一杯酒(第2页)

一杯酒,一杯社会。“诗佛”王维有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讲的是友情,讲的是真友情,讲的是别离在即的真友情。没有应酬,没有伤感,有的只是作者倾注在酒中的昂扬乐观。这首诗名唤《送元二使安西》,谁是元二?哪里是安西?不重要。元二可以是任何一个人,可以是古代人,也可以是现代人,可以是我们的朋友,也可以是即将成为朋友的人;安西也可以是任何一个地方,一个朋友即将去的地方,一个即将有朋友的地方。这样的酒,这样的友情,岂不快哉!

遗憾的是,生活中,那些“劝君更尽一杯酒”的人,往往不是我们的朋友,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他可能是有心把你灌醉看你出丑的人,也可能是出于生意上的考虑对你大献殷勤的人,还可能是对你怀有某种肮脏的目的的人。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对此,即使心知肚明,也不必过于激动。别人做得“醉翁”,你也做得。置身“酒友”之中,观酒场众生,看酒桌百态,看人们在酒精刺激下的真性情与酒局遮掩下的假嘴脸,这样的人生体验,岂是在别处可以体会的?

一杯酒,一杯哲学。什么是哲学?简单来说就是理性的思考。人生不过一杯酒,有时候苦,有时候甜,有时候寡淡,有时候醇香;有些人能够淡定地饮,慢慢地品,有些人却动辄摔杯砸碗。人生不过一杯酒,有些人小醉,有些人烂醉,有些人醉得不知今夕是何夕,有些人酒不醉人人自醉,有些人明明醉了还嚷我没醉。只有少数人,该醉时醉,该醒时醒,看似糊里糊涂,实则醉身不醉心。

一杯酒,一杯人生。在“无酒不成礼仪”的中国,中国人几乎从一出生就掉入了一张绵密的酒网。刚刚满月,就得摆“满月酒”;此后,逢年过节要喝酒,朋友小聚要喝酒,婚丧嫁娶要喝酒,金榜题名要喝酒,升官发财要喝酒……你可以不喝,但你难逃酒网,因为中国人凡事讲究个关系,社会就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而酒桌、酒局,就是这张网的关键节点。这样的酒局,恰如棋局,每个人都是棋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举杯碰杯干杯,敬酒罚酒喝酒,都是落子的艺术,都是布局的艺术。一不小心,一着不慎,都有可能满盘皆输。

一杯酒,一座江湖。著名作家林清玄曾经在文中写到,有一次,他去探访病重的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见其书桌上摆着一幅字:“陌上发花,可以缓缓醉矣!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字的下方盖着一个古龙自刻的印章,上刻“一笑”二字。这个自刻的印章,古龙曾经把它送给了另一位武侠小说大师——倪匡,如今,又向倪匡要了回来。为什么呢?古龙解释道:“这幅字最能体现我这些年来的心境转变。过去开怀痛饮,是要掩饰内心的空虚,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是‘忍’,其实是‘不忍’,不情愿;后来身体不好,不能喝酒了,但看到陌上的花开,也可以醉了,境界高了一层。现在呢,只有‘一笑’,对任何事都能‘一笑置之’了……”

的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江湖,每个人身边都有一座江湖。有江湖,就有风波恶,风雨疾。不过没关系,人生不过一杯酒,能醉时,只需醉;世上难免烦心事,能笑时,一笑最好。

4.莫作人间第二杯

“莫作人间第二杯”一句,源自明代作家冯梦龙的《古今笑史》。冯氏在书中记载:明成化年间,汝宁有个姓杨的太守很清廉,但他的下属刘知县却很贪婪。有年冬天,杨太守微服私访,走到一百姓家中,这家的老太太招呼她的女儿给客人倒酒,说:“天气寒冷,喝杯酒暖暖吧。”酒瓶里的酒不多了,女儿先倒出了一杯清酒,说:“这一杯是杨太爷!”接着再倒出一杯,有些浑浊,说:“这个是刘太爷!”此事传开后,有人赋诗道:“凭谁寄语临民者,莫作人间第二杯。”

既然说到了诗,不妨来个古代戒贪诗大集锦:

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我国戒贪史上最著名的戒贪诗人陈璠也出生在唐代。史载陈璠出身“卒徒”,说白了原先就是个小卒,后来陈小卒靠着溜须拍马、曲意逢迎,逐步混到了太守的高位。由于大肆贪腐,陈太守最终被判处以极刑,临刑前,本不以文墨见长的他竟向狱卒索要纸笔,写了一首绝命诗:“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此诗言简意赅,而且称得上“功夫在诗外”,然而没有丝毫的觉醒,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祸”正是因为“积玉堆金”所致。

第二位出场的是北宋奸相蔡京,关于他的贪,单是《水浒传》中就令人发指:每年都过生日,旁人不说,其女婿梁中书都送了十万贯钱的“生辰纲”。但由于宋徽宗与他是艺术领域的知己,他又擅长奉承拍马,因此在徽宗没倒台之前,蔡京是想贪多少就贪多少,除了梁山好汉能打劫他,旁人都是敢怒不敢言。然而历史是最严明的审判官,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公元1125年冬,金兵大举南侵,徽宗在金兵兵临城下时,慌慌张张把帝位传给儿子钦宗,带着蔡京等一帮宠臣南逃。他们前脚刚走,开封的太学生陈东等人便联名上书钦宗,要求严惩以蔡京为首的“六贼”。钦宗迫于情势,下令把蔡京流放到海南岛。蔡京在流放途中死于潭州(今长沙)。在潭州,蔡京留下了自己生命中的绝笔——《西江月》: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且不论这首词写得如何,至少蔡京找到了自己人生悲剧的原因,那就是“贪恋荣华”,尽管这种反省失之肤浅——他岂止是贪恋荣华,他是如假包换的祸国殃民!

说到贪官,必然绕不过清代大贪官和珅。仗着自己的才华和圆滑,和珅深得乾隆宠信,大清国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处不是他和中堂发财的地方。嘉庆帝上台后,光是白银,就从和珅家抄出了八亿两之多。而这位大贪官在等待处死的时光里,也写下了一首绝命诗:“月色明如许,嗟尔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暮,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烊无几,辜负九重仁。”与前面提到过的陈璠一样,和大人也是至死不悟,并不认为是贪心害了自己,而是觉得自己满身是才,以致“怀才误此身”。

关于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清官的问题,坊间一直争论不休。纵观史册,我们应该客观地承认,历史上的清官尽管很少,但终究是存在的。会写诗的清官也不乏其人,如明代监察御史吴纳,他曾受朝廷之命巡视贵州,考察“三司”吏治。在贵州考查之际,一切如常,但等返京的吴纳行至四川境内时,后面送来了一份姗姗来迟的大礼——黄金百两。吴纳不肯收受,而是命随从取来文房四宝,即兴在礼盒上赋诗一首:“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讨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从沉在碧波间。”

当今时代,古体诗早就不流行了,不过擅长古体诗的贪官比例却是不小。有着广西第一贪之称的玉林市委原书记李乘龙在临刑前曾写过一首诗:“钱遮眼睛头发昏,官迷心窍人沉沦。只因留恋名利地,终究成为犯罪身。功名利禄如粪土,富贵荣华似浮云。如君能出赉赦手,脱胎换骨重卧薪。”这首诗,除了首联略显垃圾外,应该称得上对仗工整,甚至可以说是旁征博引,朗朗上口,然而给这个敲骨吸髓的巨贪以机会(赉赦手),让他“重卧薪”,岂不是让全国人民都没了活路?!

号称“红包书记”的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不仅以“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为座右铭,身陷囹圄后也写了一首诗:“三年光阴似飞梭,断送前程一瞬间,不该当初图名利,党的重托抛一边。”也许是贪腐败额度“较小”,身在牢房还在为自己的“前程”深表遗憾。“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你的“前程”不就是发财吗?如此前程,岂有不断送之理?!

至于那些不会写诗的现代贪官们,也各有各的才艺表演。如2000年3月被依法执行死刑的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曾说:“我是书法家,求你们不要杀我,我就留在这里,免费给你们写字,天天写。”如果“书法家”可免罪,当初蔡京还用得着写《西江月》?人家的字不比你写得好?!另一玉林贪官徐炳松则说:“我受贿这么多钱,官是不能当了,希望能给我几十亩试验田,我做个农民,用高科技来种田,为国家做点贡献。”用网友们的话说:他把善良的农民看成什么呢?这是对农民的作践!最有意思的是贪官李雄,他说:“如果法律允许戴罪立功,比如上前线扫地雷什么的,我将毫不犹豫地前行。”慢说中国现在不需要扫地雷,就是需要,也有的是大好男儿,作为贪官,该接受什么惩罚就接受什么惩罚吧!

上述这些,跟酒有关系吗?读者不禁要问。当然有。笼统地说:但凡贪官,鲜有不胡吃海喝之辈。古代的商纣王,顶多是建个酒池,现代某些贪官的策略,则是直接建个酒厂,想喝了,随时去到厂里“指导工作”。另外,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普遍存在着“吃点喝点不算啥,只要不往自己口袋里装就不算贪”的思想,受此影响,不管是有钱的地区,还是没钱的地区,甚至贫困地区,拿着国家的救济款,也照吃照喝,还美其名曰“工作需要”。实事求是地说,在“无酒不成礼仪”的中国,不管是不是为公事,吃顿便饭,喝杯薄酒,都并无不妥,我们也远没苛刻到让所有公务员与酒严格划清界限的程度,我们只是提醒:很多贪官,并非一开始就是贪官。他们正如某些原本不想喝醉且对自己的酒量非常自信的酒徒一样,过于相信自己的“定力”,结果一杯一杯再一杯,从浅尝到痛饮,从微醺至烂醉,直至烂到骨髓,无药可治。

5.与往事干杯

网上有一个寓言:

一个失意的美国青年,接连好几天去一家酒吧喝闷酒。酒吧老板是个善良的中年人,他找了个机会,走上前去小心问道:“小伙子,你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吗?说说看,或许我能帮你。”

年轻人淡淡地扫了他一眼:“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解决。”

老板并不介意,进一步解释:“我十几岁就出门打天下,年轻时也有过你这种感觉。后来一位高人指点过我。明天,如果可以的话,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他曾带我去过那儿,到那里能解决你所有的烦恼……”

年轻人终于点了点头。

第二天,他们如约出发。年轻人做梦也没想到,酒吧老板竟把他带进了一座墓地。老板指着一座还摆着花圈的新坟,感慨地说:“躺在这里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人生就是不断遭遇问题并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可能解决不了,但它们都已经过去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别让它成为今天的问题……”

年轻人豁然开朗。

的确,人生如河流,逝者如斯夫。过去的日子,不能重来,无法改变,睁开眼,又是灿烂的一天,何必为过去唏嘘不已?

姜育桓在歌中唱道:“人生就像就像酒,有的苦,有的烈,这样的滋味,你我早晚要体会。”既然伤心总是难免的,为这难免的伤心而伤心,岂不是很不明智?我们都从昨日的风雨中走来,我们都饮过各自的苦酒,但过去已经过去,苦酒已经饮下,再次回顾,只能是徒增伤悲。

我们也不乏美丽的过往,但过往再美丽也是过往,多么留恋,也无法放到今天。而且,忘不掉过往,只会影响你对今天的感受。所以,如果不想自己的人生充满惆怅,无论过去好与不好,都不要再去回忆。

在中国,人们普遍称计算机为“电脑”,这着实比它的原名更贴切。我们的大脑,就像电脑一样,随时随地都在生成着一系列的文件,有开心的,有不开心的,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还有两者兼而有之的,这些文件,都是令人无法静心的杂念,让人悲观、痛苦、消极、沮丧,或者兴奋、亢奋、激动莫名。在电脑中,此类文件称之为“垃圾文件”,如果太多,就会影响电脑运行。同样,人脑中如果装了太多的事情,也会阻塞,导致心情郁结,智慧不通。有时候,我们明明很开心,但突然有些过往像“弹窗广告”一样蹦出来,让我们瞬间远离快乐、宁静的生活。所以,要想静心,第一步就是要随时随地清理头脑中的垃圾软件。

相比较而言,让大多人的生活运行不畅的,往往是那些不开心的过往。而一些开心的记忆,尽管也会影响生活的运行,但大多数情况下并无伤大雅。所以,静心的关键,在于放下不开心的往事。

“放下”是个热词,很多学者,很多书籍都在教人“放下”。那么,如何才能放下呢?有些东西之所以让人记忆犹新,就在于它们在当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其实,这里所说的“放下”,并非生活中让人像放下一些东西那样放下,而是一种接纳。一个人,只有在完整地接纳过去及即将过去的一切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真正的放下。换言之,我们要接纳过去,放下对过去的不满与纠结,同时放下对当下及未来过多的期盼。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平静、安心。

笔者的老家有句大俗话:“早知道尿炕,就在筛子里睡觉。”与之类似,不知炕为何物的美国人也有一句俗谚:“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人生免不了失意,因为人生除了得意就是失意。换言之,人生的一半是失意。如果总是对那些已经失去的机会、做错的事情、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耿耿于怀,摆明了是跟自己过不去,自寻烦恼。用西方人的话说,很多事情由不得我们做主,很多错误都是上帝的错误。用中国人的话说,那叫老天爷不开眼。

很多人都听过《诺亚方舟》的故事:

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和亚当、夏娃后,为他们在东方的伊甸造了一个乐园,让他们修葺并看守园子,但夏娃受魔鬼**,与亚当一起偷吃了禁果,犯了“原罪”,因此被逐出伊甸园。后来,亚当和夏娃的子女生生不息,遍布大地。但自从他们的长子该隐诛杀了亲弟弟之后,人类便拉开了罪恶的序幕。上帝看到这些非常后悔,决定发动洪水毁掉人类。但他有个虔诚的信徒——诺亚,上帝想让他活下来,便让他准备一条方舟,并把世上所有的生物都放一对在舟内,嘱咐他2月17日那一天驾舟逃生,并一再告诫他逃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回头看村庄。谁知在逃跑途中,诺亚的妻子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立即化作石像。诺亚和三个儿子、儿媳跑进了方舟。一声巨响之后,大水四处泛滥,淹没了一切……

之所以在此复述这个圣经故事,就是要借它告诫各位:天若有情天亦老,世事无法按我们希望的那样安排。不管过去怎样,都已成为历史。既然已经幸运地逃离到了今时今日,就不要再回头看了。否则,我们的生活注定要变得石像般僵硬。

我的一位酒友也曾打过一个比方:人生就像一个大酒碗,当你走到了碗底的时候,无论选择往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走。但你若忘不了过往,待在碗底不动,结局只能是被过往溺毙。说得多好!古人也说:昨日种种昨日死,今日种种今日生。昨日已成历史,往事不必再提,人,只有痛痛快快地与往事干杯,立足当下,放眼今朝,才能活出一个生机勃勃。

书友推荐:美母的诱惑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被健身房教练秘密调教后迟音(1v1)吾弟大秦第一纨绔被我催眠的一家人(无绿修改版)房客(糙汉H)一屋暗灯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斗罗大陆之催眠武魂全家桶书记妈妈倪楠在言情文里撩直男男主【快穿/np】娱乐圈之风流帝王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两小无猜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继女调教手册(H)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
书友收藏:我在三国当混蛋穿越影视万界之征服斗破苍穹之后宫黑人恶堕父债子偿堕落的冷艳剑仙娘亲(大夏芳华)智娶美母人妻调教系统妈妈又生气了叶辰风流(幻辰风流)我的教授母亲(高冷女教授)美母的信念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掌中的美母韵母攻略绿意复仇——我的总裁美母蛊真人之邪淫魔尊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恶魔大导演众香国,家族后宫无限之生化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