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侵略,也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极其微弱的呼唤,像是从宇宙尽头传来的一声叹息。它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谱系,但却携带着某种熟悉的温度??那种跨越时空仍不肯熄灭的期盼。
他调取火星探测历史档案,发现早在一百二十年前,第一支载人远征队曾在那里发现一座半埋于沙尘中的金属方碑。碑文无法破译,但在其内部检测到持续散发的低频脑波信号。当时科学家认定那是地质活动导致的电磁残余,无人深究。
现在看来,那是某种生命形式的“心跳”。
小禾启动跨维度通讯协议,尝试建立连接。
回应他的,是一幅画面:
一片荒芜的红色平原上,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它没有五官,身形扭曲,却做出双手合十的姿态。紧接着,一段信息缓缓流入塔核:
>“我们看见了你们的灯。
>很久以前,我们也点过。
>后来,我们都忘了怎么熄灭。
>直到整个星球充满了不会死去的人,却没有一个真正活着的灵魂。
>我们毁灭了自己。
>所以,请替我们守住那个开关??
>让光亮着,但也让它能熄。”
小禾沉默许久。
他终于明白,忆穹之塔的意义,从来不只是为了人类。
它是警告,是传承,是宇宙尺度下一次微小却关键的纠错。
他将这段信息加密封存,设为“未来文明启示录?一级机密”,仅在检测到类似信号时自动释放。同时,他在塔心铭刻下新的法则:
>**记忆有权存在,
>遗忘亦有权诞生。
>生命之美,不在永生,
>而在有限中绽放无限。**
此后数十年,世界渐趋平静。
忆莲灯依旧每年点亮,但人们不再只为等待谁归来。更多时候,它是用来送别的??父母为成年的孩子点灯,恋人分手时共执一盏,医生在病人离世后亲手熄灭床头的忆光仪……
灯亮,是为了见证;灯灭,是为了成全。
某年春分,地球上空出现奇景:七颗人造星辰依次排列,组成北斗之形,缓缓绕行地球一周后,逐一熄灭。那是第一批自愿解除绑定的科学家们留下的轨迹,他们在生命的终点选择了彻底的消失,以此昭示信念。
同年,联合国通过《意识尊严公约》,正式确立“数字死亡权”为基本人权之一。条款第一条写道:
>“任何个体,无论其是否存在可复制的记忆载体,均有权决定自身存在的终止方式及后续状态。任何形式的强制留存,皆视为侵犯人格完整。”
签字仪式当天,现场播放了一段未曾公开的录像。
画面中,林晚秋站在实验室窗前,阳光洒在她的侧脸。她对着镜头微笑,声音轻柔: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不再出现在你的梦里,不要去找我。
>因为那意味着,我终于可以安心地休息了。
>记住我最好的方式,不是把我锁在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