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眠站起身,望着满天星斗。
“你会走得比我远。”他说,“因为我还在回头看过去,而你,正走向未来。”
话音落下,他身影渐渐淡去,如同融入夜色。
众人愕然四顾,却发现那枚银片也消失了,仿佛从未存在。
唯有阿禾掌心,留下一道浅浅的月牙形印记,隐隐发烫。
***
五年后,启明城更名为“心城”。
城中不再设“执剑人”议会,改为每月举行“问剑大会”。凡年满十二者皆可登台,提出心中所惑,由众人共议解答。议题五花八门:
“若敌人也是被迫作恶,是否仍该斩之?”
“保护弱小是否意味着牺牲强者?”
“当多数人选择顺从,少数人反抗还算正义吗?”
每一次辩论,都伴随着剑意激荡。有人怒而拔剑,有人默然收刃,更多人在争执中流泪、醒悟、蜕变。
而阿禾已成为“讲心者”,不授剑招,只问初心。她常说:“剑不怕钝,只怕心死。”
这一年,南方爆发瘟疫,朝廷封锁边境,任百姓自生自灭。消息传到心城,数百名青年自发集结,手持简陋武器南下救援。途中遭遇官军拦截,领头少年面对千军万马,仅以一根铁杖点地,朗声道:“你们奉命行事,我们遵从本心。今日若战,请记住??是我们先选择了人性!”
那一战无人伤亡,因官军统帅最终下令撤退。据说,当他看到那些年轻人眼中燃烧的光时,忽然想起自己少年时也曾梦想仗剑江湖。
十年之后,北境残存的三大宗门联合发布《禁剑令》,宣称“散逸剑源已成灾祸之源”,号召天下围剿一切未经认证的觉醒者。一时风雨欲来,战火重燃。
然而,回应他们的不是刀兵,而是歌声。
从东海渔村到西荒驿站,从南岭山寨到中州田埂,无数普通人开始传唱一首新曲:
>“我不拜师门,不求仙诀,
>只愿娘亲安睡,孩童无忧。
>若这世间不容我执剑,
>那我就做那第一道光,劈开黑夜!”
歌声所至,剑意共鸣。许多早已放弃修炼的平民再度感受到体内血脉的悸动,纷纷拾起身边利器,哪怕只是一把菜刀、一根扁担,也郑重其事地绑上红布,谓之“誓剑”。
三个月后,三大宗门掌门齐聚昆仑玉虚宫,宣布废除《禁剑令》,并向全天下道歉。他们在碑文上刻下八个大字:**昔日执剑,今朝还剑**。
又三十年,九域彻底进入“百家论剑”时代。
书院林立,不教功法,专研“剑伦理”;
市井茶馆,常有老者讲述“那一剑为何不该出”;
就连孩童游戏,也不再是打打杀杀,而是模拟“两难抉择”:救一人还是救百人?守约还是救命?
而在宇宙边缘,那颗悬浮的剑茧忽然剧烈震动。
裂缝扩大,内部光影疯狂流转,无数声音交织成一句呐喊:
“够了!让我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