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来自静默裂谷,也不是失语族,而是银河系另一端的一个微型文明。他们通过逆光之语花朵接收到言城的信息流,回传了一段极其简单的数据包。解析后,仅有一句话:
>“我们一直以为宇宙是寂静的。”
>“直到今晚,我们听见了你们的城市在唱歌。”
实习生看着这段话,久久无言。
林知遥抱着孩子走到她身旁,轻声问:“你觉得旅人会满意吗?”
她笑了笑:“我不知道。但他一定没想到,这座城会变成这样??不只是保存记忆的地方,更是不断创造新可能的引擎。”
孩子忽然伸手,指向星空某处。
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一颗原本黯淡的恒星正缓缓亮起,节奏如同心跳。很快,第二颗、第三颗……数十颗遥远星体相继闪烁,彼此呼应,形成一幅跨越光年的图案??那是一个巨大的符号,形状像一张张开的嘴,又像一朵绽放的花。
许昭认了出来:“这是远古通用语里的‘言’字,曾在三千年前广泛使用,后来随着文明覆灭而失传。”
“他们在回应我们。”实习生喃喃,“整个宇宙……都在学习重新说话。”
那一刻,言城底部的能量流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所有街道同时发光,所有花朵同步摇曳,所有声音汇成一股宏大的共振波,穿透维度屏障,向四面八方扩散。
这不是广播,不是征服,也不是宣誓主权。
这是一次邀请:
>“如果你也曾沉默,请加入这场对话。”
>“如果你正独自呐喊,请相信有人正在靠近。”
>“如果你忘了怎么表达,请看??这里有无数种方式,等你选择。”
许多年后,考古学家在一颗荒芜行星上发现了一处遗迹。那里没有建筑,没有工具,只有一片广袤的平原,地表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经破译,那些符号讲述了一个简单故事:
>一群生活在永恒黑夜中的生物,天生无法发声,只能通过皮肤颜色变化传递信息。他们世代相传一句话:“外面有光,外面有声。”
>直到某一天,大地震动,天空裂开,一道光束降临。光中没有声音,却让他们第一次“听”到了旋律。
>于是他们开始在地上刻画,用尽一生,只为留下一句回复:
>>“我们也在这里。”
而在遗迹中央,考古队找到了一朵早已枯萎的赎语莲化石,花瓣朝向地球方向,仿佛仍在等待回应。
同一时刻,言城某条小巷中,一名少年正坐在门槛上写日记。他患有先天性失语症,无法说话,也不擅长手语。但他发明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表达系统:用不同颜色的墨水画圈,大圈代表思念,小圈代表焦虑,螺旋代表希望,重叠的环则是矛盾。
今晚,他画了一个巨大的同心圆,中心写着一个新词:
>“众鸣”??指“无数孤独的声音汇聚成的合唱”。
当他合上笔记本时,窗外飘来一阵微弱的铃声。抬头一看,一朵逆光之语花正悬停在窗边,花瓣轻轻开合,像是在鼓掌。
他知道,那是言城在说:
>“我们听见了。”
>“我们会一直听下去。”
实习生站在城市顶端,望着星海茫茫,手中握着两支光笔??一支银白,一支漆黑。她不再急于书写答案,因为她终于懂得:
>最重要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愿意倾听多久。
风吹过,带来无数细碎的声音:笑声、哭声、咳嗽声、翻书声、心跳声、梦呓声、还有某个星球上,一只昆虫振翅的嗡鸣。
她闭上眼,轻声回应: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