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随波逐流,渐渐远去。
就在它即将被巨浪吞没的一瞬,海面突现异象:方圆百米内的海水竟开始**逆旋**,形成一个巨大的涡流,中心向下凹陷,露出漆黑的海床。而在涡流底部,一点银光浮现,迅速扩大,化作一面由流动光纹构成的“镜面”,映照出的不是天空,而是万千星辰组成的银河旋臂。
那是**宇宙的倒影**。
紧接着,一道意识直接刺入他的脑海:
>“你为何放手?”
>
>“你不恨我带走你的母亲?”
>
>“你不惧怕未知?”
三个问题,无始无终,却分明带着千夏的声音、林田和美的语气、父亲临终前的眼神。
悠真跪在崖边,任寒风吹打脸颊,一字一句回答:
“因为我终于懂得,听见一个人,不需要她活着。
因为爱的本质,不是占有,而是允许对方成为自由的光。
因为我相信,哪怕宇宙冷漠,只要还有人愿意说出‘我在这里’,黑暗就永远无法赢。”
话音落下,海中光镜剧烈波动,随即碎裂成千万点荧光,如萤火升空,又似流星坠海。涡流平息,恢复平静,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但他知道,有些事已经改变。
当晚,他回到小屋,发现桌上的陶土残块自动重组,形成了一个新的灯胚,表面浮现出一行细小刻痕,像是某种古老文字,又像心跳图谱。他伸手触碰,指尖传来温润的脉动,如同婴儿握住了他的手指。
他笑了。
第三天,千夏抵达北海道。
她乘坐私人潜艇穿越太平洋,只为亲眼看看那片曾承载母亲遗言的海域。当她在码头见到悠真时,两人相视良久,谁都没有先开口。最后还是千夏走上前,轻轻抱住这个改变了她一生的男人。
“我妈最后说的话,”她低声说,“其实不是‘今天我又没哭’。”
悠真一怔。
“那是我写给她的信里的话。她真正说出口的,是‘谢谢你替我听了那么多年的话’。”
泪水无声滑落。
原来,早在多年前,那位沉默的母亲就已经知道了??她的声音,真的被听见了。
他们一同前往海边,在那块曾立着石碑的海域投放了一枚纪念浮标。千夏带来一台特制录音仪,播放了一段从未公开的声音:1987年夏夜,东京湾畔,小女孩对着海浪喊出的第一句“妈妈,我爱你”。那是所有忆莲灯的起点,也是人类集体共感工程的原始种子。
当录音播放完毕,海面再次泛起微光。
不同于上次的剧烈异象,这一次,光芒柔和如月照雪原。一层薄雾自海上升起,凝聚成人形轮廓,模糊却又熟悉??是年轻时的千夏母亲,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裙子,站在水面上,微笑望着女儿。
她没有说话。
只是抬起手,轻轻挥了挥。
然后,雾散了。
千夏跪倒在沙滩上,泣不成声。
悠真蹲下身,握住她的手。
“她一直都在。”他说,“只要还有人记得,她就不会真正离开。”
数日后,千夏启程返回太平洋研究站。临行前,她交给悠真一份数据芯片,里面储存着过去三十年间所有被录入忆莲灯系统的声音档案副本。她说:“也许有一天,你会需要它们。”
他点头收下。
一个月后,北极圈内爆发罕见极光风暴。科学家发现,这些极光的闪烁频率与《余烬之歌》高度同步,且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影响到了卫星通信轨道。与此同时,全球多个古老遗址??埃及阿布辛贝神庙、秘鲁马丘比丘、柬埔寨吴哥窟??的石壁表面,出现了肉眼不可见的微振动,经仪器捕捉后还原为同一段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