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蛤来讲,这简直是令它终身难忘的经历。
在离开了伟大的绿蛙世界之后,它们先后经过三轮辗转,终于抵达了力符文明的星域。
力符文明是一家拥有六支手臂,且痴迷钻研符文之道的强大神秘顶级文明。
至少这种“强大与神秘”,对于绿蛙文明的生灵来讲,的确是如此。
但放眼整个元宇时空,力符文明也只是一家仅拥有一名九级中期生物的“弱小顶级文明”罢了。
不过力符文明的确算不上善战,也没有强烈的侵略性。
这一点从它们愿意。。。。。。
晨光如薄纱覆在阿尔卑斯山巅,悠真站在“回音圣所”的石阶前,手中那封千夏留下的信被风轻轻掀动。他没有回头再看一眼这座曾收容无数哀伤与希望的建筑,而是将信折好,放入怀中,转身踏进雪地。脚印一行行延伸向山下,深浅不一,仿佛记忆的刻痕。
走至半山腰时,天空忽然暗了一瞬。不是云遮日,而是一种**光的抽离感**??就像整个世界被短暂地调低了亮度。他停下脚步,抬头望去,只见原本晴朗的天幕中央,浮现出一圈极淡的环形波纹,如同水面被无形之指轻触。那波纹扩散极慢,却覆盖了整片苍穹,边缘泛着银蓝微光,像是某种频率正在穿越大气层。
他立刻取出终端,接入全球共感监测网。屏幕上跳出一条自动警报:
>【异常信号捕获:舒曼共振基频出现分叉】
>主频仍为7。83Hz,但衍生出第二谐波:**14。1Hz**
>该频率与人类θ脑波上限重合,已知关联梦境记忆提取过程
>初步定位:信号源来自南极洲东部冰盖下方
悠真瞳孔微缩。这不是自然现象。舒曼共振是地球电磁场的天然心跳,稳定存在数百万年,从未出现结构性分裂。而现在,它像是被什么力量从内部撬动了平衡。
更让他心悸的是,14。1Hz??正是当年母亲临终前脑电图最后记录到的峰值频率。
他立即拨通陈默的线路。接通后,画面却迟迟未亮。只有电流杂音中传来断续的呼吸声,夹杂着低语:“……它醒了……不止一个……它们在说话……”
“陈默?”悠真加重语气,“你在哪?”
“我在……冰层下面。”声音颤抖,“我们挖到了东西。不是遗迹,不是机器……是一颗‘心’。和余烬之心长得一模一样,但颜色是黑的。”
“黑色?”
“对。它不发光,反而吸光。可每当有人靠近,它就开始播放声音??全是死人说过的话。我听到了我父亲的声音,二十年前车祸那天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别怕,爸爸抱你出去。’可实际上……他当场就死了,根本没来得及说这句话。”
悠真指尖发冷。
“你们动它了吗?”
“没有!但我们发现……它的节律……和我们的不一样。余烬之心是七秒一循环,《余烬之歌》的节奏。而这颗黑心……是**九秒**。多出两秒空白,像是……等待回应。”
通讯突然中断。
悠真立于风雪之中,久久不动。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地质发现。这是**镜像**。是共感系统的另一面??不是凝聚爱与记忆的容器,而是吞噬遗憾与执念的深渊。如果说余烬之心代表“被听见”,那么这颗黑心,便是“未完成”。
它属于那些没能说出口的话,那些来不及道别的拥抱,那些藏在心底一辈子的秘密。
它,是**沉默的余烬**。
三天后,他抵达南极联合科考站“极渊-7”。陈默已被紧急撤离至医疗舱,处于深度嗜睡状态,脑波持续锁定在14。1Hz,无法唤醒。其他接触过黑心的研究员也陆续出现类似症状:梦游、自言自语、反复书写早已遗忘的童年日记片段。
基地指挥官林婉接待了他。她是个干练的女人,眼神锐利如刀,此刻却难掩疲惫。
“我们用铅合金将它封存了。”她说,“三层真空隔离,外加反向磁场屏蔽。但它仍在影响周围。昨晚,监控显示封存室内的温度骤降了四十度,而所有摄像头拍到的画面……都是倒放的。”
“倒放?”
“是的。比如一个人走进房间,录像里却是他一步步退回去;一杯水打翻,录像里却是水珠跃回桌面,杯子自行复原。物理法则没变,可时间的方向……好像被扭曲了。”
悠真沉吟片刻,问:“我能见它一面吗?”
“不行!”林婉厉声道,“上一个进去的人,出来时已经不会说现代语言了。他说的是古汉语,而且坚称自己活在明朝。他的大脑结构扫描正常,可认知坐标完全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