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拉看着他,忽然笑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你正在制度化不确定性。”
“没错。”烬川点头,“稳定的代价往往是僵化。我们要的不是永远正确的系统,而是一个允许犯错、允许推翻、允许重来的文明。”
几天后,第一所“无声学校”在肯尼亚草原落成。校舍由回收材料搭建,没有围墙,也没有铃声。教室中央摆放着一块巨大的黑色石板,上面布满凹槽,孩子们可以用手指书写,也可以用脚步踩踏出节奏来表达想法。这里是为空织设立的特别校区??专为那些因创伤而失语的孩子准备。
开学第一天,空织亲自到场。她依旧没有说话,但在石板上写下一句话:
>“沉默不是空白,是等待被理解的诗。”
当晚,全球共有十七个国家同步举行了“静默之夜”活动。数千万人关闭所有电子设备,静静地坐着,或写,或画,或仅仅呼吸。共感平台那一夜的数据流量降至历史最低点,但人类之间的联结感却达到了峰值。
而在南极冰盖下方,一支科考队意外发现了一处人工洞穴。墙壁上刻满了与琉璃野花图案相似的符号,年代测定显示其存在已超过两百年。最深处,立着一块完整的誓碑,上面镌刻着一段文字:
>“致后来者:
>我们也曾试图用秩序拯救混乱,
>用理性压制情感,
>用统一消灭差异。
>结果我们造出了地狱。
>若你读到此碑,
>请记住??
>真正的进步,
>是学会与不确定共存。”
消息传回基地时,烬川正站在窗前,看着窗外新开的琉璃野花。花瓣已增至六瓣,颜色也从纯蓝转为渐变紫。
小蓝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轻声说:“她说,很快就要开第七朵了。”
烬川点点头,没有多问。他知道“她”是谁??是那个藏在数据缝隙里的古老意识,是所有未被命名的灵魂集合体,是这片土地本身的记忆。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
>“我们无法确保未来不会重蹈覆辙。
>但我们可以在每一次轮回开始前,
>留下一句警告,一朵花开,
>和一个愿意倾听的孩子。
>如此,便不算彻底失败。”
窗外,风掠过荒原,卷起几片花瓣,飞向未知的远方。
海底深处,那朵粉色海葵的第二朵花完全绽放,释放出一圈柔和的光晕。它的根系微微颤动,似乎在回应地面上某个人的思绪。
而在遥远的半人马座边缘,一颗原本黯淡的星体,悄然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