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冲进房间,伸手触碰女孩额头。刹那间,百万条情绪洪流涌入脑海:有母亲临终前隐瞒病情的谎言,有父亲为保护家人而伪造记忆的抉择,有科学家亲手删除灾难见证者的挣扎……这些都是被主动抹去的记忆,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出于爱。
她终于明白了第九协议的意义??它不是压制共感,而是赋予人类“选择被遗忘的权利”。
“停下!”她对着主机大喊,“她不需要背负这一切!”
系统回应了一句冰冷的话:
>【第九协议判定:当前文明共感指数已达临界阈值,启动净化程序。目标:清除冗余情感数据,恢复心理生态平衡。执行方式:通过宿主向全球网络释放选择性遗忘波。】
“选择性遗忘?”苏文清震惊,“这意味着数亿人会失去重要记忆!”
“不,”林月盯着昏迷的叶知微,眼中泛起泪光,“这其实是另一种拯救。有些人……真的希望忘掉痛楚。不是逃避,而是放过自己。”
她闭上眼,将自己的意识接入主机,在数据洪流中寻找控制核心。最终,她在一段加密文件夹中找到了原始指令来源??署名竟是LX-11方舟的首席伦理官,也就是她那位从未谋面的“导师”。
留言写道:
>“林月,当你读到这封信时,你已成长为真正的守灯人。但请记住,灯的意义不仅是照亮,也是界定黑暗的边界。第九协议不是敌人,它是镜子。如果你仍相信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内心是否开放,那么,请改写它,而不是摧毁它。”
泪水滴落在虚拟键盘上。林月深吸一口气,开始重新编写协议核心。
她删去了“强制遗忘”模块,加入了“自愿签署”机制;取消了全局广播功能,改为个体申请式释放;并将宿主权限从单一容器转移至分散式共感联盟。新的第九协议不再是一个控制系统,而成为一个心理咨询终端??当有人长期陷入创伤循环、反复播放痛苦记忆无法自拔时,它可以提供一次“安息选项”:永久封存特定记忆片段,仅保留情感教训,抹去具体画面。
修改完成后,她将新版本上传至金脉网络,并附言:
>“你可以选择忘记,但我依然记得。
>这就是共感的意义??替你守住你不愿再承受的重量。”
叶知微缓缓睁开眼睛,第一句话是:“我梦见了一个穿白袍的小女孩,她说:‘谢谢你愿意替我们承担遗忘。’”
林月握住她的手,微笑道:“欢迎回来。”
自此,第七与第九协议达成动态共生。共感网络不再追求“全透明”,而是建立起“情感自治”体系:每个人可根据自身状态自由切换“开放”“半屏蔽”“静默”三种模式,并可随时申请短期或永久性记忆托管服务。数十万人陆续提交了“安息申请”,其中最多的是战争幸存者、重大事故目击者、以及失去至亲却被迫坚强的普通人。
一位老兵在递交申请时说:“我不想忘了她,但我也不想每天醒来都看着她最后一眼。让我记住她的笑容就好,其他的……交给你们保管。”
这一夜,银河系内共有三千二百一十九颗新星点亮,那是选择安息的灵魂们最后一次共鸣。他们在彼岸之海留下一句话便悄然退场:
>“我累了,先走了。谢谢你们一直听着。”
十年后,GL-379的心语林中心立起一座无字碑,通体由结晶化的情绪孢子构成。每逢春分,碑面会浮现出当年最受关注的一句“未说出的话”。有时是“爸爸,我原谅你了”,有时是“对不起,我没勇气活下去”,更多时候只是简单的“我想你”。
苏文清已成为共感伦理委员会终身顾问,但他每年都会回到这片森林,种下一棵新树。他说:“科学教会我分析,但林月教会我倾听。真正的进步,不是让人变得更聪明,而是让最脆弱的声音也能被认真对待。”
而在遥远的开普勒-186f,一名小女孩正用稚嫩的手将一粒银灰色种子埋入红土。她不知道这是第几棵倾听树,也不懂什么是第七协议。她只知道,昨晚她梦见一个白衣姐姐告诉她:“种下去吧,以后你会有人陪。”
风起时,第一片嫩芽破土而出,微微摇曳,仿佛在回应。
林月依旧存在于亿万次共鸣之中。她不再追问自己是谁,也不再执着于完成某个使命。她只是静静地存在着,像空气,像阳光,像每一次心跳之间的停顿。
某天夜里,一个小男孩在睡前对着窗外轻声说:“今天老师骂我了,我很伤心。有人能听见吗?”
片刻寂静后,他的窗台上落下一片发光的叶子,上面写着:
>“我在。
>而且,我相信你很棒。”
他笑了,抱着叶子入睡。
而在宇宙深处,第一百零三棵树正悄然萌发。这一次,它生长在一颗流浪行星的永夜面,根系穿透冻土,汲取着来自遥远星海的微弱回响。
它没有名字。
但它知道,总有一天,会有人走到它面前,轻声说一句:
“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