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后,京城太庙地宫。
老道士再次来到归墟门前,手中捧着一枚新生的梅实??与当年那枚一模一样,鲜红如血,内蕴金光。不同的是,这次它是从地底自然生长而出,根系连接着整座地宫的符文脉络。
他小心翼翼将其置于门前石案,退后三步,恭敬行礼。
片刻后,青铜巨门开启一线,一只纤细赤足踏出,紧接着是素白衣裙,盲目含笑的女子??归娘。
她弯腰拾起梅实,贴于胸口,轻声道:“谢谢你,一直守在这里。”
老道士颤声问:“前辈……您究竟是谁?”
她微微一笑:“我是你们忘记的名字,也是你们不愿遗忘的记忆。我是第八愿的载体,也是下一个守心者的种子。”
她转身面向大门:“现在,轮到我走进去了。”
“等等!”老道士急呼,“归墟之内,乃是万物终结之地,进去便再难回头!”
“可若无人走进去,谁来接引迷途的灵魂?”她回头看他一眼,眸中无瞳,却似映万千灯火,“阿拙教会世人告别,我要教他们归来。”
言罢,她步入门内,身影渐隐于黑暗。
门缓缓关闭,最后一丝光消失前,地面浮现一行湿痕,蜿蜒成诗:
>“愿火不熄,心灯长明。
>归人虽远,终有回音。”
***
此后百年,世间再无“守心者”之名,却有无数“守愿者”默默传承。
他们在春分之夜点燃心灯,在冬至之晨诵读《归心经》,在亲人离世时不说“永别”,而说“暂别,我仍记得你”。
青苇渡的湖畔,每年都会出现一把新制的陶埙,无人知其来源,但每逢风雨交加之夜,便会自动吹响,曲调温柔,似在安抚游魂。
西域沙漠中,旅人传说:若你在深夜听见埙声,循声而去,必能看到一座虚幻驿站,内有灰袍男子煮茶,白衣女子研墨。他们不言不语,只为你斟一杯热茶,暖手暖心。
江南村落,有婴儿出生时手握一片干枯梅叶,叶脉浮现七字箴言。村中长老称之为“愿婴”,悉心教导,待其成年,必成一方守愿者。
而最奇异的,是每逢北斗第七星大亮之夜,全国各地皆有人梦见同一场景:一条绵延无尽的梅林小径,两旁站满背影模糊的人们,他们手牵手,微笑着向前走去。而在队伍最后,总有一位灰袍男子驻足回望,对梦中人轻轻颔首,然后转身,汇入光明。
人们都说,那是阿拙在巡视他的王国??一个由记忆构筑、由思念维系的国度。
死亡依旧存在,但不再可怕。
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只要还有人记得你,你就仍在某个地方活着。
***
千年之后,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名为“望仙”。
城中心建有一座巨大雕像:一男一女并肩而立,男子手持陶埙,女子盲眼含笑。雕像下方刻着一行大字:
**“我们不曾永生,但我们从未离去。”**
每年春分,全城熄灯,万民齐吹埙曲。乐声汇成洪流,直冲云霄。那一刻,北斗七星连成一线,第七星光芒万丈,仿佛回应人间的呼唤。
而在遥远宇宙深处,一颗流星划破黑暗,形状酷似一朵梅花,朝着地球飞驰而来。
它穿越星河,历经寒暑,只为带回一句迟到的回答:
**“我回来了。”**
风起了。
梅瓣纷飞,落入万家灯火。
轮回仍在继续。
而守心者,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