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小男孩,他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可有一天,星星告诉他:你不需要完美,只需要存在。因为有人正靠着记住你,才能继续前行。”
睁开眼时,泪水已在眼角凝结。
他转身走向学校,手里拿着一份新写的教案。今天,他要给五年级的孩子们上第一节“共感写作课”。
教室里坐满了学生,黑板上写着今天的课题:**如何写一封信,给还不认识的自己**。
启明站在讲台前,目光扫过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最后落在角落里的一个小男孩身上。那孩子低着头,手指紧紧绞着衣角,似乎极不情愿来这里。
“大家好。”启明温和地说,“我知道有些人觉得,写信很傻。反正没人看,何必浪费时间?”
几个孩子点头附和。
“但我曾经收到过一封信。”他继续道,“写信的人,是我自己。”
全班安静下来。
“那是我很小的时候,躲在储物柜里,偷偷录下的。我说:‘启明,如果你以后变得很厉害,请不要忘记现在这个害怕又胆小的你。’”
他从包里拿出一台微型投影仪,播放那段早已损毁却又奇迹般复现的录音。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许多孩子悄悄红了眼眶。
课后,那个一直沉默的小男孩慢慢走过来,递上一张皱巴巴的纸。
启明展开一看,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亲爱的我,我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朋友。但我希望你能勇敢一点。如果实在做不到,也没关系。至少……至少你还记得妈妈的味道吗?她说过,只要你闻到烤苹果派的香味,就说明她在看着你。”
启明蹲下身,平视着他:“你妈妈……”
“去年走了。”男孩低声说,“但我昨天梦到她了。她站在厨房里,锅里冒着热气。她说:‘告诉那个总低头走路的孩子,抬头看看天,云朵今天拼成了笑脸。’”
启明抱住他,轻声说:“那你现在抬头看看。”
男孩迟疑地抬起脸。
窗外,云层恰好裂开一道缝隙,阳光倾泻而下,照亮了整个校园。而在湛蓝的天幕上,几缕白云正缓缓聚拢,勾勒出一张温柔微笑的脸庞。
不止是他看见了。
全镇的人都看见了。
那一刻,E-01树的所有叶子同时震动,发出类似竖琴拨弦的嗡鸣。随后,一股无形的波动扩散至全球共感网络,触发了数百万终端的自动记录功能。
事后统计显示,那一分钟内,共有八百二十三万人在同一时刻输入了相同的关键词:
>**“妈妈”**
而系统生成的集体回应只有一句:
>**“我一直都在。”**
当晚,莫莉整理旧物时,在一本尘封的相册夹层中发现了一张陌生的照片??是她年轻时站在基地窗前的身影,窗外正是漫天风雪。而照片背面,有一行陌生笔迹:
>**“谢谢你,始终没有关掉那盏灯。”**
她猛然想起,那些年每逢暴雪夜,她总会特意留一盏走廊灯亮着,说是方便值夜班的同事。
原来,有人一直在看。
她抱着相册走到窗边,轻声说:“现在灯一直亮着。不管你在哪里,都能找回来了。”
话音落下,窗台上的银草轻轻摇曳,叶片背面浮现出一行荧光小字:
>**“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