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主持会议的将军拍案:“李允明同志,你的意见记下了。但任务必须完成。这是政治要求。”
画面戛然而止。
朱韵咬着嘴唇:“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大局’?用几百条人命换一个面子工程?”
“不。”我说,“这不是大局,是恐惧。他们害怕慢一步,就被时代甩开;害怕承认落后,就失去权威;害怕透明,就暴露腐败。”
我走向最深处的一扇铁门,上面装有机械密码锁。输入“YUAN-DAO-ZHE-XIN”后,咔哒一声,门开了。
里面是个小型资料室,正中央摆着一台密封箱,标注:**终极备份?量子加密存储核心**。
“这是……”朱韵震惊,“上世纪七十年代不可能有这种技术!”
我摇头:“不是七十年代做的,是后来有人加进去的。”
箱体上有新近开启的痕迹。我小心翼翼打开,发现内部确实有一块黑色硬盘,但旁边留着一张字条:
>**“你们来晚了一步。原件已被取走。但你们值得拥有副本。??Z”**
下面还有一个二维码。
朱韵扫开手机扫描,链接跳转至一个匿名云盘,下载完成后,我们看到了内容:
-所有原始实验数据完整备份
-数百份被销毁的审批文件影印件
-一份名为《昆仑阴影名录》的Excel表格,列出**1975?1980年间因“思想问题”或“技术分歧”遭清洗的科研人员共183人**,其中67人至今下落不明
-还有一段视频,拍摄于某地下审讯室,画面中一名男子满脸血污,却仍在嘶喊:
>“你们可以杀我,但杀不死真理!冷核聚变一定能实现!中国不能永远靠烧煤过日子啊!!”
视频末尾显示姓名:**程卫国,能源组副总工程师,1978年4月15日失踪。**
“Z是谁?”朱韵喃喃。
我想起了那个养老院里的田姓老人,想起老周说出“李老师说过风会吹种子”时的眼神,想起那位敬军礼的老将军说“有人一直在等这一天”。
“Z……是残存的组织。”我说,“一个潜伏在体制内部的清算网络。他们一直在收集证据,等待合适的时机交出去。”
朱韵忽然抬头:“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这么多东西,一旦公布,整个历史叙事都会崩塌。”
“那就让它崩塌。”我盯着硬盘,“虚假的稳定,不如真实的动荡。我们已经沉默太久了。”
但她摇头:“可你也看到了,每一次揭露,都有人在痛苦。王伯南老人差点心脏病发作,陈国栋的儿子至今不敢露面,那些牺牲者的子女,有些人宁愿父母是‘因公殉职’,也不愿他们是‘被掩盖的冤魂’。”
我沉默良久。
最终,我说:“所以我们不一次性炸开。我们要学董明远??哪怕只剩一口气,也要把数据写在羊皮上,托付给信得过的人。”
我取出随身携带的U盘,将云盘内容加密分割,生成三十个独立包,每个包附带一段解读文档。
“第一个包,发给国家科技馆筹建办;第二个,寄给中科院院士联席会;第三个,交给央视《国家记忆》栏目编导……”我一边操作一边说,“让机构来承接真相,而不是由我们个人引爆舆论。”
朱韵看着我,忽然笑了:“你还记得咱们刚开始时,想用倒计时轰动全网吗?”
“记得。那时候以为,震撼才能唤醒麻木。”
“现在明白了,温柔也能刺穿铁幕。”
夜深了,掩体内只剩下仪器微光。我们整理好所有可移动资料,准备明日撤离。
临睡前,朱韵靠在墙边问我:“你觉得,我们真能改变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