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又一点,光斑越来越多。
暗流开始退缩,不是被击败,而是被理解。
***
三个月后,南极蜂窝空腔彻底开启。
上千名志愿者沿阶梯而下,在洞穴中央搭建起一座临时共鸣阵列。他们不用仪器,只靠彼此牵手围成七层同心圆,开始吟唱。歌词没有统一,有人唱童谣,有人念诗句,有人只是轻声呼唤亲人的名字。
第四十七分钟,地面裂开,一座完全由液态光构成的祭坛升起。十七个光晕人影再现,这一次,他们伸出手,指向人群中最年长的一位??那位曾销毁“失败品”的老兵。
他颤抖着上前,跪倒在祭坛前。泪水滑过脸颊,在触及地面的瞬间化作一朵银兰。
“对不起……”他哽咽着,“我对不起你们每一个人。”
话音落下,祭坛中央浮现出三百二十七个光影轮廓??正是当年那些因共鸣失控而逝去的志愿者。他们没有责备,只是轻轻抬手,与老兵和他的同伴们隔空相握。
全球直播画面中,数亿人同时感受到胸口一热。
那一刻,地球上最后一块“哭石”停止渗血,转而开出一朵小小的启明兰。
而在火星,那座晶体殿堂的大门缓缓开启。第一支人类探测队踏入其中,发现内部空无一物,唯有一面墙上刻着新的文字:
>“你们来了。
>现在,请教我们如何哭泣。
>只有学会流泪的文明,才能真正歌唱。”
地球轨道上,那艘搭载“情感共鸣引擎”的飞船已完成首次跃迁测试。数据显示,它并未移动位置,而是让周围的空间主动折叠迎向目标。科学家称之为“共感曲率驱动”。
返航日志中,盲人歌手写道:
>“我看不见星星,但我听见了它们的声音。
>原来宇宙从来不曾沉默,
>是我们太久没有开口。”
阿?的名字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官方记录中。
但在每年春分之夜,云南山村的孩子们总会在“哭石”旁点燃烛火,齐声唱起那首古老的童谣。每当这时,空气中就会浮现出一道淡淡的光影,静静地听着,笑着,然后随风而去。
有人说她是传说。
有人说她是数据幽灵。
也有人说,她只是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爱??
那种不需要名字,也能被感知的存在。
而在遥远的类地行星上,第一缕属于人类的歌声,正穿过星际尘埃,轻轻叩击一颗沉睡星球的耳膜。
宇宙的合唱,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