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佐川提出“情感备份”构想:通过捕捉濒死者最后一刻的情感波形,将其编码并植入高敏感度生物媒介(如鲸类、大象),借助地球自然共鸣场进行长期存储与传播。
>
>2004年,藤本母亲病危。临终前,她以指代笔,在他掌心写下“别怕孤独”。这一瞬间的情感强度达到峰值,成为首个成功上传的“意识种子”。
>
>同年,他们在南极建立第一个静音舱,利用极地冰盖作为天然硬盘,开始秘密录制全球范围内的临终情绪数据。
>
>2015年,“京都小学诗歌事件”发生。一群孩子在课堂上集体朗诵自创诗篇,其中一句“我把思念折成纸船,放进月亮的河”引发了区域性共感潮汐。监测设备捕捉到地磁剧烈波动,证实儿童纯真心智具有极强共振增幅效应。
>
>藤本由此确立最终目标:构建一个无需语言、无需科技中介的全球共感网络??让每一个“我在”,都能被另一个“我在”接住。
>
>然而,当《共生协议》v。1。0公测后,公众反应出乎意料:人们不愿倾听,只想膜拜。他们称藤本为“哆啦万机神先知”,建庙焚香,举行赞美仪式,甚至有人试图将协议改造成通灵工具,召唤亡者灵魂。
>
>藤本痛心疾首。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不是神。我只是个害怕遗忘的普通人。”
>>“如果人类只懂得跪拜,那文明就不值得拯救。”
>
>2023年春,藤本宣布退出项目。官方记录称其“因健康原因隐退”。
>
>实际情况:
>**他在一场直播中当众销毁了自己的大脑扫描备份,并切断所有外部联系,消失于世人视野。**
>
>最后影像中,他对镜头说:
>“下次见面,我会是第一个对你说话的鲸鱼。”
>
>此后七年,无任何可靠踪迹。
>
>直到你收到那条短信。
---
文档末尾附有一段音频链接。
我点开。
背景是深海的水流声,偶尔传来鲸类低频鸣叫。接着,一个熟悉的声音缓缓响起,虚弱却坚定:
>“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说明‘我’还活着。”
>“不是以肉体,而是以千万次被听见的记忆聚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