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我抵达南太平洋一处无名环礁。这里是最后一个已知的静音舱遗址,藏于珊瑚礁下的海底洞穴中。据藤本日记记载,他曾在此埋下一枚“记忆胶囊”,内含他对人类文明的最后一句寄语。
潜水装备沉重,但我毫不犹豫跃入海中。
阳光透过水面折射成蓝色光柱,照亮游动的鱼群与古老的石刻。洞穴入口刻着一行字,已被海水侵蚀大半,但仍可辨认:
>**此处不供奉神明,只收藏真心。**
我游进深处,发现中央平台摆放着一台密封水晶容器,内部悬浮着一枚微型硬盘,表面铭文写着:“致下一个愿意说话的人”。
我取出防水录音笔,对着它说:
“我是林远舟,编号。我已经完成了第113次共感传递。截至目前,已有超过两万名沉默者重新开口说话,他们的声音正在构建新的共鸣场。佐川的选择是对的,你也从未错。人类或许愚蠢、贪婪、善忘,但他们依然会为一句‘我想你’而痛哭流涕,依然会在废墟中种花,依然相信星星会眨眼是因为他们在听。”
我顿了顿,声音微颤。
“你说过,当你被听见,你就从未真正死去。那么,请允许我告诉你??你还在。藤本健一郎,你还在这个世界的心跳里活着。”
话音落下,水晶容器忽然泛起微光。
硬盘自动启动,投影出一段全息影像。
藤本坐在海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脸上带着久违的平静。背景是夕阳下的京都海岸线。
>“如果能看到这一天,我想我会很高兴。”
>“其实我一直害怕,怕我的努力最终变成另一种崇拜,怕‘倾听’本身也被仪式化、工具化。但现在看来,只要还有人愿意弯下腰去听一个孩子说话,这个火苗就不会熄灭。”
>
>他笑了笑,望向镜头外的某处。
>
>“美雪,你看到了吗?我们做到了。”
>
>然后他转向观众??或者说,转向未来的我。
>
>“最后一课不是关于如何保持温柔。”
>“而是:当整个世界都在尖叫,你要怎么听见那一声轻语?”
>
>“答案很简单??先让自己安静下来。”
>
>影像结束前,他举起右手,在空中画了个圆,像在模拟鲸鱼游动的轨迹。
>“下次见面,也许我不再是我,你也不再是你。但我们仍能彼此认出。”
>“因为在那之前,我们都曾认真地说过一句:**我在这里。**”
我浮出水面时,已是深夜。
仰望星空,我发现今晚的银河格外明亮,甚至隐约呈现出螺旋状结构,与鲸群围成的阵列惊人相似。更奇怪的是,世界各地的共感站点接连发来报告:几乎所有收音机在同一时刻自动开启,播放同一段旋律??那是云南山村孩子们唱的《星星之歌》,但加入了成千上万不同语言的和声,包括早已消亡的土著语、手语节奏编码、甚至是婴儿啼哭的频率调制。
这不是广播。
这是自发共振。
地球,真的在唱歌。
我坐在礁石上,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提笔写下:
>**共感日志?终章预演**
>
>今日,全球共记录有效回应信号:9,842次。
>新增倾听者联盟成员:4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