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汉军的骑兵营里其实也有类似辅助骑兵控制马匹的物件,但似乎都不如将军此次所用的东西令人适应。
若让杨秋来回答,那便是技术有所进步罢了。
两汉之时,朝廷常年与匈奴胡人作战,马鞍和马镫其实都存在,只是没有后世形成的马鞍和马镫那般贴合人体。
杨秋在局势安稳下来之后,骑兵的规模逐渐增多。
于是,高桥马鞍和双马蹬自然开始精心制作,并于今年配备到了几千人的骑兵手中。
上一次作战其实也用过,不过那时秦峰未跟随杨秋南下,所以他未曾亲身经历过长途跋涉,不了解拥有技术更先进的高桥马鞍和双马蹬是何等有力。
至少这些装备能够让士兵在长途奔袭之后依然保持充沛的体力,避免出现无力作战的窘况。
当然,马蹄铁也在这个精心筹备的过程中成功研制出来。
倒不是说以前从未有过类似之物,只是铁这东西在过去甚是珍贵,没人会下意识地将其用在马身上,那时大多使用的是木头。
不过,如今杨秋手底下掌控的矿产资源已经非常丰富,所以她在自己的军队装备上绝不会有丝毫的吝啬。
毕竟,唯有打造出精兵强将,方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
因此,这一次的五千精兵,方方面面都可谓精锐到了极致。
不单马匹配备了最为先进的工具,有坚固耐用的马蹄铁、舒适贴合的高桥马鞍、便捷灵活的双马蹬,以及为马匹提供一定防护的简易铠甲。
这五千人各自也都身着精心打造的精良盔甲,这盔甲细致入微,甚至武装到了全身的每一处关键部位。
不然,杨秋怎会有如此底气以五千人去攻打一万人?
那鲜卑人可不是不堪一击的弱旅,所以杨秋是在做好了充分且周全的准备之后。
才毅然决然地发起这次大胆的突袭。
第87章
当然,骑兵与骑兵的对战,其打法与之前截然不同。
当下,鲜卑人尚未习得中原文明的战阵体系。
他们虽有弓箭,也购置了部分武器,然而,他们绝无可能武装成重甲兵,更无法结成战阵抵御攻击。
对于鲜卑人以及其他胡人而言,他们最大的优势便是□□的骏马。
作为骑兵,他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发起冲击。
倘若作战失利,他们转身便逃,具备极强的机动能力。
但这一次,杨秋偷袭了他们的大后方。而他们对后方敌军来袭毫无察觉,所以对于这群鲜卑人来讲。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若敌军突然发起突袭,他们或许连武器都来不及拿起,马匹都来不及骑上,敌军便已冲杀过来。
不过,上万规模的骑兵,一次袭击断然无法将对方彻底击败。
因为他们很快便能反应过来,而后骑上马匹投入战斗。
故而,杨秋他们的战略计划是,将整个队伍分成三面包围。
采用轮换包围的方式攻击鲜卑军队,与此同时,三个方向皆需准备一小队火炮兵。
在必要时刻袭击组织有序的鲜卑军队,不过,铁球炸弹此类武器携带数量并不多,主要是长途奔袭,实在难以携带过多物件。
于是,第二日天刚破晓,杨秋便已将自己的军队划分为三个部分。
大后方由杨秋亲自指挥,留守三千人,而另外两方各有一千人。
这两方,一边由秦峰指挥,另一边则由副将方平指挥。
杨家军已然建立将近两年,自然也提拔了众多具有军事天赋之人。
方平便是在骑兵作战中屡次表现出色,加上其拥有极强的领导能力,因而得以晋升至骑兵营的二把手之位。
依据前天晚上敲定的战略规划,三方军队开始沿着包围路线,缓缓朝着鲜卑人逼近。
对于鲜卑人而言,他们今日的战略规划是南下攻击杨家军,目标乃是雁门郡的平城。
当然,鲜卑人并不擅长攻城,所以他们的打法并非包围平城,而是从平城开始袭扰。
若真出现奇异状况,杨家军不予抵抗,那他们鲜卑人便继续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