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张怀民:“人都健忘。以后去菜市场。”
nbsp;nbsp;nbsp;nbsp;“去菜市场。不想再找不痛快。”苏笑笑把水果放堂屋就去做饭。
nbsp;nbsp;nbsp;nbsp;平时早上苏笑笑懒得做饭,更别说炒菜。苏笑笑估计团团的专业以后可能一走就是两三年了无音讯,趁着他还能经常回来,尽量让他吃美。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把两个鸡腿剔下来,鸡腿肉切小块备用。张怀民洗一把小葱,苏笑笑加鸡蛋和面摊煎饼,想想煎饼可以夹菜,她又炒个素菜。
nbsp;nbsp;nbsp;nbsp;主食是白粥和馒头。
nbsp;nbsp;nbsp;nbsp;看起来很麻烦,因为有张怀民打下手,也就半个多小时,七点半就吃早饭了。
nbsp;nbsp;nbsp;nbsp;团团看着黏糊糊的白粥想喝,看着戗面馒头也想吃,他犹豫片刻决定都尝尝,“妈妈,这个馒头您跟谁学的啊?”扯一层馒头塞嘴里,“您做饭越来越好吃。”
nbsp;nbsp;nbsp;nbsp;“赵大妈的女儿在城里买了房,不再租咱家的房子。”
nbsp;nbsp;nbsp;nbsp;张怀民不禁问:“不回东北了?”
nbsp;nbsp;nbsp;nbsp;“那边也有很多人下岗,肉眼可见越来越不行,虽然她丈夫不太想留在首都,可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买了一套房。听赵大妈说,等孩子成家立业,他们就回东北。黑土地养人,赵大妈觉着回去也挺好。”苏笑笑言归正传,“现在住在我们家的也是一对夫妻,只做馒头包子。因为她做的好,经常车到胡同口就卖光了。”
nbsp;nbsp;nbsp;nbsp;团团:“他们教的你啊?”
nbsp;nbsp;nbsp;nbsp;“可能听谁聊过我和你爸工作好,不至于下海跟她抢生意,上次我去收房租,找她买几个馒头,她没要钱,听我说离得远没时间过来就教我怎么做。”
nbsp;nbsp;nbsp;nbsp;张怀民:“回头给人减——”
nbsp;nbsp;nbsp;nbsp;“你打住啊。”苏笑笑不禁开口,“公是公私是私。我跟他们说了,院子里可以种菜,随便种。他们一年到头省下的菜钱也够咱们一家买馒头。”
nbsp;nbsp;nbsp;nbsp;团团点头:“爸爸,您多大了啊?还不知道钱和感情不能混为一谈。亏您还是局长。”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所以他是副局长。”
nbsp;nbsp;nbsp;nbsp;张怀民好气又好笑:“你们娘俩有必要这么埋汰我吗?”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我是提醒你。你这几年是关键期。爸之前说的话,你最好听进去。”
nbsp;nbsp;nbsp;nbsp;团团很好奇:“什么话?”
nbsp;nbsp;nbsp;nbsp;不适合让儿子知道。苏笑笑胡扯:“国际班列那事。你爷爷在报纸上看到——”
nbsp;nbsp;nbsp;nbsp;“停!不想说就不说。还骗我?”团团摇头,“犯罪分子再猖狂,跟我爸的关键期有什么关系?不过说起来,妈妈,你一直没去看你二伯啊?”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不瞒你说,我跟他其实没啥感情。以前帮他们是觉着举手之劳。你大姑奶奶人还不错。你小姥姥一直给我们送土特产,有来有往才持续这么多年。说是亲戚,不如说朋友。”
nbsp;nbsp;nbsp;nbsp;“朋友没了您不伤心?”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摇头:“又不是挚友。只会有些失落。但这几年不走动也习惯了。何况我工作那么忙,闲下来就忍不住担心你爸受伤,哪有时间忆往昔悲春伤秋啊。”
nbsp;nbsp;nbsp;nbsp;张怀民朝儿子抬一下下巴:“佩服她的心理素质吧。”
nbsp;nbsp;nbsp;nbsp;团团:“我妈就是不在意。妈妈,你说我要是受伤,你会不会担心的寝食难安。”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忍不住瞪他:“一大早胡扯什么?饭堵不住你的嘴?”
nbsp;nbsp;nbsp;nbsp;第149章没撑过去有俩臭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有预感她二大爷够呛能撑到年底,可也没想到他还没撑到中秋节。
nbsp;nbsp;nbsp;nbsp;现在苏笑笑也有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室装了电话。刘庄的大哥去苏笑笑家报丧,她家大门紧锁,他大哥就去张家,老张给苏笑笑去个电话。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在电话里回答她提前下班,待会就过去。刘庄他大哥由近到远依次去刘庄家,刘荷家等等。
nbsp;nbsp;nbsp;nbsp;也是巧了,地里的大豆黄了,没法用收割机,刘庄他哥就叫他嫂子看店,他回家开着拖拉机拉着石磙压场。
nbsp;nbsp;nbsp;nbsp;刘小叔和庄小婶拔掉一片豆子,凸凹不平的地摊平,正要叫刘庄他哥把拖拉机开过来,村里半大小子跑过来大声喊:“五爷,你家老二死了。”
nbsp;nbsp;nbsp;nbsp;刘小叔外号“刘老五”。以前刘家穷,无论谁都喊“老五”。自从刘庄考上学,村民就开始论辈分。很多小孩刚会说话就被父母指着喊“五爷”。
nbsp;nbsp;nbsp;nbsp;刘二伯这几年在村里不得人心,小孩在家听长辈说多了,对他没了尊敬,二爷变成了“老二”。
nbsp;nbsp;nbsp;nbsp;刘小叔唬得铁锨掉地上,叫上刘庄他哥往家跑。到家看到他二哥脸色都变了,肯定死了一两个小时。刘小叔挤开只知道哭的二嫂,给他二哥换上寿衣。等他回过神,想起儿女在城里,就叫刘庄他哥和刘大伯的二儿子分别去给亲戚报丧。
nbsp;nbsp;nbsp;nbsp;刘大伯的二儿子这些年一直在家种地照顾父母,跟乡下亲戚比较熟,他去乡下,刘庄他哥进城。否则等苏笑笑收到消息,最快也要明天上午。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挂上电话去领导办公室,说她二大爷死了,在农村亲戚要去烧纸,她提前下班买纸。领导看着她不紧不慢的样子,一脸钦佩地感叹:“这些年我就没见你急过。不是想下午还回来吧?给你一天假。不能让人家说我这个当领导的冷血无情。在农村几天下葬?”
nbsp;nbsp;nbsp;nbsp;“中秋吧。不过不太可能放到中秋,不然以后过中秋就想到他的忌日,儿女得多难受。”苏笑笑更想说,多晦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