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到楼上老张夸房子宽敞,还有俩大阳台可以种花种菜。等到阳台上,往外一看不能直接出去,老张嫌憋屈。
nbsp;nbsp;nbsp;nbsp;罗翠红里里外外转一圈就问:“笑笑,你想跟人聊天还要下楼啊?”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点头:“这边一栋一户。隔壁一栋两户不用下楼。”
nbsp;nbsp;nbsp;nbsp;“那也太麻烦了。”罗翠红摇头,“宽敞是宽敞,就是不方便。”到北边书房,“书房也不小。可以放三张桌子,你们一家三口一人一张。”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指着墙壁:“你看,暖气。冬天不用烧炉子。回头书房放一张桌子,放两张折叠床,冬天过来住几天,暖和了再回去?”
nbsp;nbsp;nbsp;nbsp;罗翠红听人说过暖气舒服,可一想在这边谁都不认识:“再说吧。你要做几个桌布?”
nbsp;nbsp;nbsp;nbsp;“您看需要几个。”
nbsp;nbsp;nbsp;nbsp;罗翠红看看书房和茶几以及饭桌,又去团团房间看一眼,拿出兜里的绳子比划一下:“先做五个。做饭也不用烧炉子?”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打开煤气灶:“多方便。还有热水器。”
nbsp;nbsp;nbsp;nbsp;老张:“那大冬天也不能在家洗啊。”
nbsp;nbsp;nbsp;nbsp;罗翠红提醒:“忘了屋里有暖气?”
nbsp;nbsp;nbsp;nbsp;“有暖气也没有泡澡舒服。”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一看要吵起来:“妈,这里什么也没有,我们先回去吧。到家该做饭了。怀民今儿休息。”
nbsp;nbsp;nbsp;nbsp;“他休息让你带我俩过来?”
nbsp;nbsp;nbsp;nbsp;老张:“都说了他休息!跟我们过来还怎么休息?”
nbsp;nbsp;nbsp;nbsp;苏笑笑想叹气,怎么又吵起来了,“怀民在家整理他的旧衣服。现在人都有钱,没人再要他的旧衣服,他打算回头卖了。”
nbsp;nbsp;nbsp;nbsp;“我穿啊。”老张担心回去晚了衣服被儿子卖掉,就催罗翠红赶紧回去。
nbsp;nbsp;nbsp;nbsp;到苏笑笑家老张就数落张怀民是个败家子,不愧是当领导的,现在只穿新衣服。
nbsp;nbsp;nbsp;nbsp;老张这两年心宽体胖,看着不显胖,但张怀民的衣服他穿不上。张怀民也不跟他争吵,让他全拿走。拿回家不是裤子紧,就是外套咯吱窝处紧,等张新民回来,又叫张新民试试。
nbsp;nbsp;nbsp;nbsp;张新民不爱锻炼,中年发福,直接问:“你穿不上我穿得上?”
nbsp;nbsp;nbsp;nbsp;老张打量一下儿子的肚子:“民脂民膏!”
nbsp;nbsp;nbsp;nbsp;张新民装没听见。等老张出去找人闲聊,他就把那些衣服塞袋子里。周末趁着老两口不在家,把旧衣服和盖了十几年的旧被子全卖了。
nbsp;nbsp;nbsp;nbsp;罗翠红回到家一看屋里空一半,指着张新民就骂。张新民见她这么激动,赶忙问:“被子里有钱?”
nbsp;nbsp;nbsp;nbsp;“没钱!”罗翠红意识到儿子误会,“没钱就能卖?”
nbsp;nbsp;nbsp;nbsp;张新民:“您是不是忘了以前老鼠在里头生小老鼠?万一又有一窝老鼠,你卖都卖不掉!”
nbsp;nbsp;nbsp;nbsp;说起这事老两口就心虚,嘟嘟囔囔几句就去整理张新民烦乱的衣柜。
nbsp;nbsp;nbsp;nbsp;又过了一个多月,一辆货车停在胡同口,街坊四邻才知道张怀民一家要搬走。
nbsp;nbsp;nbsp;nbsp;第154章搬到新家养儿千日用儿一时
nbsp;nbsp;nbsp;nbsp;张怀民在胡同里住了十多年,大部分时间早出晚归,没空跟邻居联络感情。苏笑笑上班繁忙,星期天也懒得出去。团团常年在学校,难得放假也只跟几个朋友玩,以至于街坊四邻认为张怀民一家十分低调,也符合他们对高官的刻板印象。
nbsp;nbsp;nbsp;nbsp;近几年有些领导和官二代猖狂,张怀民一家还跟前些年一样,愈发显得他为官清廉。
nbsp;nbsp;nbsp;nbsp;街坊四邻问团团搬哪儿去,团团说家属院。街坊四邻便认为家属院的房子比较好。苏笑笑一家三口住在这里十分宽敞,比她家还舒服的家属院,一定是领导们住的家属院。这就说明张副局转正了。
nbsp;nbsp;nbsp;nbsp;街坊四邻希望张怀民这样的人上去,都替他感到高兴,所以都来搭把手。
nbsp;nbsp;nbsp;nbsp;在街坊的帮助下,一个多小时屋里就只剩大件家具。苏笑笑找来扫把打算打扫干净再走,邻居也拿着扫帚帮她打扫厢房。
nbsp;nbsp;nbsp;nbsp;先前苏笑笑见众人汗流浃背就叫团团去买饮料。团团去朱家骑三蹦子,这个时间他家的三蹦子在家。
nbsp;nbsp;nbsp;nbsp;不过这辆三蹦子是朱红伟的嫂子买来卖饼的。
nbsp;nbsp;nbsp;nbsp;要说卖饼这事,以前朱红伟的嫂子看到婆婆那么大年龄一天还能赚十几块钱,就想着等孩子都上学,她干的话肯定比婆婆赚得多,她手脚麻利啊。
nbsp;nbsp;nbsp;nbsp;真让她一个人出摊反而犹豫起来,因为她的那些同学小姐妹不是在厂里上班有个稳定的工作,就是嫁的不错或者开店当老板。她感觉一个人在路口会被嘲笑。要是跟婆婆在一块,可以说帮婆婆卖,但是那样一来赚不到钱。
nbsp;nbsp;nbsp;nbsp;三四年前国企改革,她有个很要强的同学先被辞,紧接着她丈夫也没了工作,不得不节衣缩食,甚至买肉只敢买一两。有一回被穿着她的旧衣服的邻居同情——邻居给她半斤肉,她自尊心受不了,买了一包老鼠药,打算全家一起走。
nbsp;nbsp;nbsp;nbsp;卖老鼠药的人看她神色不对,担心牵连到他就找邻居打听她家什么情况。邻居看到她出去买二斤肉很反常,等她做好就去她家要尝一口,她瞬间失态,邻居意识到什么就把街坊叫过来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后来街道也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