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魏倩没有立刻反驳,总得先知道老板发什么疯,走上前与汉王并立向外走,“大王为什么想拆阿房,秦人为了建好它,付出了多少血泪。大王拆了,岂不是让这些血泪都化为乌有了吗?”
nbsp;nbsp;nbsp;nbsp;刘邦让人牵来马,魏倩与萧何的马也牵来,他没有回魏倩,骑马带着她去阿房宫的驰道,跑了两个小时,魏倩腿有些受不住,停了下来。
nbsp;nbsp;nbsp;nbsp;刘邦停下来看着魏倩与萧何,他回头望是一片打好的地基,往前看亦是绵延的地基,上面是建造宫室所需的材料。
nbsp;nbsp;nbsp;nbsp;“我以为咸阳里的阿房就是全貌,可是我从这条道路一直往前走,我看不到尽头,这里是阿房,下面是焦黑的屋檐,百姓连木头都找不到了,只能盖以茅草,寒冬腊月已过,立了春却开始冻死人。”
nbsp;nbsp;nbsp;nbsp;刘邦说完看了看阿房,他当了近五十年的黔首,当王不过数月,他还未有心安理得的享受心态。他看着只觉得愤怒,他觉得秦人过于好欺,如果他不是出生沛县,而是出生在关中,他看一眼阿房就得造反。
nbsp;nbsp;nbsp;nbsp;“我算是知道无休无止的徭役是怎么来的了,修完长城修郦山,修完陵墓修阿房,一个阿房,三百余里!秦才多大啊?”
nbsp;nbsp;nbsp;nbsp;魏倩一直忙碌,她并没有时间出来逛阿房,但被这么一点醒,也有些哑口无言。她知道阿房宫未建成,这是她初中之时就知道的事,南至沣峪口,北至渭河,只是阿房的中心线。
nbsp;nbsp;nbsp;nbsp;但听说是听说,实地是实地,她脑子里没有概念,她以前活在现代,住的地方是按平米算,两百多平就是大豪宅了。
nbsp;nbsp;nbsp;nbsp;哪里见过住的地方按里这个词算,看着立在咸阳的阿房时,她也走不完,她甚至逛咸阳宫都觉得太累,占地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呢。
nbsp;nbsp;nbsp;nbsp;“可已经建了小半了,再拆的话前面的作为岂不是无用功?”
nbsp;nbsp;nbsp;nbsp;刘邦冷哼一声,“那是秦的作为,确实是在作无用之功。”
nbsp;nbsp;nbsp;nbsp;魏倩一噎,但是这还真不能拆,拆了以后萧何强迫症一犯他要修长乐未央,那也大得吓人,为了区别秦的徭役,他还得付工钱,硬是把汉造得比陈平家还穷。
nbsp;nbsp;nbsp;nbsp;“汉王,不能这样算,宫殿立起来花了无数心力与工匠,对于秦地来说大了些,日后立国统一天下后我们需要它,难道汉王只要八百里秦川吗?”
nbsp;nbsp;nbsp;nbsp;刘邦欲驳时,萧何接过了话头,他刚才走近看了看阿房5。8米的地基,咳了咳,他与刘邦一起待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他怎么了,不过是愤恨上来了而已。毕竟刘邦给自己的定位角色,一直是那个沛县的刘老三,闯荡的游侠儿,他们年过半百,一时的富贵改变不了骨子里的特性与愤怒。
nbsp;nbsp;nbsp;nbsp;“汉王说的没错,可魏相亦没有说错,今曰看阿房是大了些,日后却未必,不过汉王自关中回来,必是为百姓忧虑。汉王要拆,咱们就拆,将这些木材与未修完的宫殿拆了,已经建成的咱们且搁着。况且我早就查探过,前殿与磁石门,兰池宫,上天台,祭地坛与上林苑,这些已经修好了,以后可以祭祀朝会都用得上,我们暂且搁着,其他的后宫还未建,建了一半的咱们就拆了。咸阳宫也能住,日后作为寝宫与后宫,拆完的木材皆送往关中为父老重修焚烧完的房屋,”他顿了顿,看向刘邦缓和下来的面色,“大王这样如何?”
nbsp;nbsp;nbsp;nbsp;刘邦点点头,他觉得萧何的主意不错,“那萧相就负责拆除,魏相负责关中的修缮罢,还有月余就春耕了,这之前办好,不可误了百姓春耕。以后把地基也填了,日后子孙后代谁敢再建,九泉之下我也打断他腿。”
nbsp;nbsp;nbsp;nbsp;“诺”
nbsp;nbsp;nbsp;nbsp;魏倩手头上的事得全部搁下,老板一张口就给她派了大任务,她又得往关中各郡出差,这一次是修缮房屋。魏倩先前去过,她当然知道惨状,但她想弄砖,再把水泥弄出来,这样会坚固很多。但那工程量更大,老板说修就修,木头房子也成,先遮风挡雨再说,这时候森林大着,不够再砍树。
nbsp;nbsp;nbsp;nbsp;第28章韩信拜将(一)汉王,有眼无……
nbsp;nbsp;nbsp;nbsp;一鲸落而万物生,这个时代百姓们住得简便,搭建起来也方便,当魏倩把阿房的木材运去修缮关中城郡的时候,墨家子弟自发来帮忙。
nbsp;nbsp;nbsp;nbsp;魏倩看了看他们朴实的脸,突然觉得羞愧,她在心里嘲讽墨家的乌托邦,可是墨家几百年都是身体力行的去为他人,兼爱不切实际,却是他们存活的意义。
nbsp;nbsp;nbsp;nbsp;她嘲讽墨家偏激不知变通,却不知何为圣人,墨子如果知道变通,那么他能建墨家学派,让人信服吗?
nbsp;nbsp;nbsp;nbsp;天下没有那么多蠢人,他们只是不屑汲汲营营罢了,天下不需要那么多自作聪明且自私的人,墨家人为百姓为理想世界的付出并不是虚的,儒家为了传道受业教授黔首学识与德行不是虚的,道家无为而治修身养性与民修养生息也是确实盘活了汉初。
nbsp;nbsp;nbsp;nbsp;她从未来误入,站在伟人的肩膀上,轻视了这时代学者们的思想与能力,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蠢笨,而是她幸运的吸收了几千年来中西化文化的结晶,她才知道何为科学,何为进步。
nbsp;nbsp;nbsp;nbsp;可诸子百家正在探索,他们用他们缓慢且坚定的方式,为这时代拨开云雾,去寻生机。
nbsp;nbsp;nbsp;nbsp;魏倩想,也许她该向巨子道歉,她怎么也不能嘲讽,何故如此自大?魏倩思索反省着,许是她太顺利了,她站了高位,想奉承她的人多到她闭门谢客,所以不自觉的就沾上了傲慢与偏见。
nbsp;nbsp;nbsp;nbsp;她抬头看一碧如洗的天空,她有些难受,她说出来,定会有人安慰她且夸耀她的德性。可那样会让她更为羞愧,于是她将这些情绪放在心里,她想,她得学会如何去处理这些情绪。
nbsp;nbsp;nbsp;nbsp;毕竟她要入的是天下局,如果连情绪都克制不了,她如何去实现她的理想。毕竟巨子再生气,依旧将人给了她这竖子,她的心气太高,过于理所当然了。
nbsp;nbsp;nbsp;nbsp;天下学子对魏倩骂骂咧咧,但大儒大能们并没有驳斥她,并不是认同她,而是觉得十六岁的孩子,能有这般见识,已是牛逼之极。
nbsp;nbsp;nbsp;nbsp;就像大学生们并不会去跟小学生辩论,更别说辩了却
nbsp;nbsp;nbsp;nbsp;没辩过,无论那孩子的观点多离谱,你都会觉得他牛逼。大儒们也是这么想的,她才十六啊,已有如此见识,未来成就不同凡响。
nbsp;nbsp;nbsp;nbsp;墨家人对于刘邦拆阿房以助百姓,是非常感动的,他们觉得这是圣明之举,所以他们自发的带了干粮,帮魏倩去修缮,毕竟城池工地,还有人比他们更懂吗?
nbsp;nbsp;nbsp;nbsp;魏倩给他们发工资,他们也接着,毕竟墨家是真的缺钱,墨家不止缺钱,还缺人,黔首们对加入儒家感兴趣,对墨家无感,他们拉人就只能按户口拉,墨者基本都是一家几口人,不论男女老少,如果是就全是,能有一家算一家。
nbsp;nbsp;nbsp;nbsp;魏倩发现,这些木材与其他材料,还真的刚好够修,毕竟此时天下人口不多,才两千多万人,而且每天都在锐减,因为战乱,因为饥荒。
nbsp;nbsp;nbsp;nbsp;史上汉初立国时人口就一千多万,现代人不能理解宫殿能有三百余里,也不能理解这么大土地只有一千多万人,毕竟现代一个一线城市都有两千多万人。秦地人口才三百来万,被项羽这么一整,如今只剩两百多万,况且资源丰富,材料不够原地取材也方便。
nbsp;nbsp;nbsp;nbsp;由于楚汉历史耳熟能详,魏倩记得汉初立国时刘邦的一系列与民修养生息的政策,奖励军功劝民归田。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12年,回关东的免徭役6年。
nbsp;nbsp;nbsp;nbsp;归农的军吏卒,按照爵级高低,也就是军功大小,分给田宅。命令在战乱中聚守山泽的人各归本土,恢复故爵、田宅。凡因饥饿自卖为奴婢者,一律恢复庶人身份。
nbsp;nbsp;nbsp;nbsp;重农抑商,限制商人对农民的兼并。农民可按人力多少开垦荒地,减轻田租,十五税一。鼓励生育,增殖人口。规定庶民生育子女者,免徭役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