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就像被锁在洞穴里的囚徒,而宇宙就是那束最初照进黑暗的火光,孩童时期对星空的本能好奇,正是灵魂记忆的苏醒。“
弹幕开始涌现大量个人故事。
【小时候最爱看星星现在成了程序员】
【七岁那年要望远镜不要洋娃娃】
【因为一颗流星决定学物理】
“这种共鸣不是偶然。“
“当多人同时进行宇宙认知时,他们的脑电波会出现罕见的同步现象。“
“让我们做个大胆的假设,人类仰望星空的冲动,不是自由意志的选择,而是刻在基因里的逃生程序。“
弹幕瞬间被刷屏,但随即又诡异地沉寂下来。
“先从一个小实验开始。“
“现在闭上眼睛,想象你站在远古的草原上,夜幕降临后,你第一眼会看向哪里?“
楚衍的声音带着催眠师般的韵律。
不可思议的是,弹幕几乎同时涌现出【星空】【月亮】等关键词。
“这不是巧合。“
楚衍的声音突然变得锋利。
“更诡异的是,这段基因在宇航员后代身上出现了超常表达,就像某种星际适应的进化预演。“
楚衍继续道。
“让我们把时间轴拉长。“
楚衍的声音突然跨越时空。
“四十亿年前,第一个原核细胞在深海热泉诞生时,就带着向光性。”
“二十万年前,智人走出非洲的每一步,都在重复着趋光运动的古老程序。“
他描述的画面在听众脑海中自动成像。
那些追逐水草的迁徙。
那些沿着银河指引的远征。
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矢量,逃离引力的束缚。
“文明的本质是什么?“
楚衍抛出振聋发聩的设问。
“制陶是为了储存星际旅行的营养,文字是为了记录天体运行的数据,工业革命不过是在冶炼逃离地球的船体材料。“
中科院会议室里,几位院士的茶杯悬在半空。
这个角度太过犀利,却又诡异地自洽。
“就连我们的恐惧都在佐证这点。“
“对黑暗的恐惧源于脱离恒星照耀的不安,对密闭空间的恐惧折射着对重力井的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