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大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像高中,成绩上游的人结成一群,下游的人抱团取暖。
nbsp;nbsp;nbsp;nbsp;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突然有了联系,台下人想入非非,连老师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nbsp;nbsp;nbsp;nbsp;多看了两眼后蓦地发现,这两人,养眼啊!
nbsp;nbsp;nbsp;nbsp;还有这个周麦琦,真有点本事啊!
nbsp;nbsp;nbsp;nbsp;那堂课的小组作业,老师给出了罕见的满分。蒋浮淮领了这样一张成绩单,自觉欠了周麦琦一个巨大人情,他罕见地想了几天该怎么还,就碰到周麦琦上课迟到猫着腰进来。
nbsp;nbsp;nbsp;nbsp;老师点名叫到她,她按下椅子随便坐下,“到。”
nbsp;nbsp;nbsp;nbsp;再翻包时没找到这堂课的课本,表情悔恨一瞬,就见旁边的人推来崭新的一本书。
nbsp;nbsp;nbsp;nbsp;“喏。”
nbsp;nbsp;nbsp;nbsp;算起来,这是第三次正儿八经的交集,而他还没兑现那顿日料。
nbsp;nbsp;nbsp;nbsp;周麦琦不跟他客气,翻书听课做笔记,以“这都是期末考开卷考会考的内容”为由,用中性笔将那些零散的知识点印在书上。
nbsp;nbsp;nbsp;nbsp;蒋浮淮掂着书上的油墨味道,可惜说:“那这本书不能按全新卖了。”
nbsp;nbsp;nbsp;nbsp;周麦琦伸手去抢,谁知道蒋浮淮攥着书举高,笑得顽劣,“干嘛?”
nbsp;nbsp;nbsp;nbsp;“我买了。”
nbsp;nbsp;nbsp;nbsp;“不卖,”他忽然收拢,手插口袋,把书夹在臂弯。走出几步后又回头,“走啊。”
nbsp;nbsp;nbsp;nbsp;“去哪?”
nbsp;nbsp;nbsp;nbsp;“吃饭。”
nbsp;nbsp;nbsp;nbsp;日料初体验,周麦琦坐在店里,在心里默默写下了“别有洞天”这四个字。
nbsp;nbsp;nbsp;nbsp;吃饭中途老板进包厢打招呼,显然和蒋浮淮是熟识,他用一种八卦的语气问蒋浮淮,这谁啊?
nbsp;nbsp;nbsp;nbsp;蒋浮淮抿一口大麦茶,言简意赅:“同学。”
nbsp;nbsp;nbsp;nbsp;那顿日料吃完,周麦琦见到了天外有天的世面。她装得很好,不过分四处探看,也没有说些别的话来给自己立人设。吃完饭出了那家店,她站在昏暗灯下对蒋浮淮说:“两清了啊。”
nbsp;nbsp;nbsp;nbsp;蒋浮淮挑眉。
nbsp;nbsp;nbsp;nbsp;“以后还是你旷你的课,我读我的书,我吃饱了,先走了。”
nbsp;nbsp;nbsp;nbsp;“不是吧——”他拉长音调,在后面调侃,“塑料同学情?”
nbsp;nbsp;nbsp;nbsp;“难不成你还想当朋友?”她佯装抚摸鸡皮疙瘩,文邹邹的话张口就来,“钱钟书先生说,吃饭和借书,都是极其暧昧的两件事,一借一还,一请一去,情份就这么结下了。”
nbsp;nbsp;nbsp;nbsp;情份就这么结下了。
nbsp;nbsp;nbsp;nbsp;这句话蒋浮淮也记了很多年。即使后来没脸没皮地追过她,又被她甩开,像她嘴里形容的楚雨荨和慕容云海,但那种奇怪的悸动和尘埃落定感一直潜伏在心里的角落。
nbsp;nbsp;nbsp;nbsp;他记得情份的开始,她不张扬但跋扈,也记得那顿日料的落幕,她擅自为吃饭和借书两件事画上句点,还记得后来他又去过便利店想要偶遇她,店长却说这个麦琦已经不干了。
nbsp;nbsp;nbsp;nbsp;水往低处走,人往高处流。瀑布之上,惊觉一只手都数不清他们之间纠缠的年份。
nbsp;nbsp;nbsp;nbsp;细细数来,如今认识周麦琦快八年了,她的人生态度依然清晰地写在脸上。
nbsp;nbsp;nbsp;nbsp;思绪被露台之下的谈笑打断。
nbsp;nbsp;nbsp;nbsp;春天过渡到夏天的时间,夜风扑面舒爽。高脚杯里装了香槟,蒋浮淮手掌压在杯座上,目光仍看向一楼在庆祝项目收官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