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性对了账,交付了金额。
走出早餐店便能感受到和昨日一样的清晨暖阳,但或许对于拥挤在店铺前的学生和家长来说更应是种燥热,大多数孩子还是睡眼惺忪的,面对我这个异乡打扮的游客,基本都是伸着脖子,迷迷瞪瞪地眯眼盯我。
大人则是清醒的,也要急躁很多,点餐要催人,等餐要催单,若是桌面上还有上一批人留下的碗筷,叫店家收拾的喊声听着就像催命。
但也怪不得他们,此时已是八月,海鳞最肥,大伙送了孩子上完学就要赶忙去码头就工了。
随着背后喧闹的声音逐渐远了,我有种逃过劫难的庆幸,擦去额头上的汗豆:“呼——还好来得早。”
“来得晚也没差,”身旁的黍步态悠哉,“那我们就先吃点昨天买的茯苓糕,等到没多少人了再一起来。”
巧笑倩兮,黍把语气重音放在了“一起”二字。
这句话其实并没有什么我认为独特的地方,但也就像形似团云的茯苓糕,是淡而有韵的,因为一点点糖而有了似有若无的甘。
真是的
这么想着,我将许久未戴的圆顶草帽盖在头上。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哪呢……”
朗朗晴空,心也是舒畅的。
红瓦下,石板上,旧巷间,我们步调一致地齐肩漫步。
和大荒城青砖灰瓦的建筑不同,这儿方言里叫做厝的住房往往都是红砖红瓦的,南岸富含铁元素的土壤会呈现赤红色是主要的原因。
一听到含铁,黍的第一反应是土层会变得黏重而不适合种田,还得是提醒她昨日逛市集时看见的米价,这个容易为人操心的姑娘才舒展眉头。
“那这个房脊两段尖尖的,像牛角一样的装饰是不是和我们在百灶看到的,是一个东西?”
“叫燕尾脊,的确是一样的东西。”
“不过好像在百灶,只有宫殿和寺庙会有这样的装饰,可这附近似乎只是寻常百姓家……”
“这里离首都太远,外加在伊比利亚的黄金时代南方沿海的港口,基本都曾作为过贸易的舞台,财富和文化的交流使得人们更不在乎国学里繁严的礼节吧。”
“我的丈夫还真是博学,”黍的莞尔一笑带有自豪的意味,“这么夸你会开心吗?”
我耸了耸肩:“会开心,不过我只是事先有查些你可能会感兴趣的东西。”
“那就是很细心的丈夫了~”
我看见她默默地轻抚指头上烁着光辉的戒指。
黍在平时颇为大胆,但每当我关注到她不经意间的小举动,白哲的脸颊总会染出潮红来,假装自己其实是在翻找口袋,瞥向别处,心神不定地转移话题。
“那边…那边是什么啊……”黍尴尬地瞄我一眼,“你也和我说说呗……”
这个时候还是别再调戏她了吧。我笑着耸肩。
她悠然自得的步态转移到了我身上。
“那边由大理石和花岗岩砌成的是拉特兰教的教堂。”
比色彩先感受到的,是浑厚的钟声。
我们因钟声而仰视,十多米高的古典钟楼上,还有豪气的教派旗帜正迎风招展,气质似乎和这座简朴的小镇不搭。
可当向下放眼,炫彩夺目的玻璃花窗下,洁白微瑕的石质高墙下,黑袍的修士正尴尬地向几位花衣老太解释,自己所信仰的存在并不是大炎的神明。
“对不起阿婆,我们这真的不需要烧香的。欸…欸欸欸欸!烧纸也不可以啊!教宗啊……”
若没有亲眼见证这出有些荒唐的喜剧,我大概是不相信在此扎根多年的拉特兰教居然没有什么虔诚的教徒,难道这教堂的建立只服务了当年的伊比利亚人吗?
或许真是这样吧,大炎的人好像就连信仰也贯彻的是实用主义,东方的神拜拜西方的神礼礼,只求个家人健康、家庭幸福、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