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他们刻意让信息以学术交流的形式泄露,很可能在等某个契机。”
“你在研究时,千万要守住核心数据。”
沈骁沉重的说道。
“而且机密文件或许真的跟51区有关,史蒂夫那边确实有这一方面的说法。”
楚衍缓缓的说出了事实。
“1960年代51区就成功研发出A-12侦察机。”
“那批飞机的气动外形和隐身涂层在当时完全超越时代认知。”
沈骁像是想到了什么,立即说了出来。
楚衍的瞳孔骤然收缩。
记忆中关于机密文件的蛛丝马迹在此刻骤然串联。
他抓起笔在笔记本上画出折线图。
“从A-12被击落后,鹰酱对隐身技术的投入呈指数级增长。”
“51区后续的SR-71,F-117,直到现在的六代机项目!”
笔尖重重顿在量子二字上。
“如果五角大楼的机密真与量子观测有关,那他们很可能在研发下一代隐身技术。”
沈骁将身体前倾,肘部撑住桌面。
“军工向来是新技术的试验场。”
“你看,当年GPS系统最初就是为军用导航开发,互联网前身ARPA也是国防部的项目。”
“这次的机密文件,极有可能是某种颠覆性的隐身方案。”
“比如利用量子叠加态让物体规避观测。”
楚衍的思维高速运转。
脑海中浮现出双缝实验的画面。
“如果能让材料始终保持波的状态,或者干扰观测者的观测行为,理论上就能实现动态隐身。”
楚衍皱起了眉头。
“但这需要对量子态的精确控制。”
“以目前的技术,连单个光子的稳定操纵都存在损耗,更别说应用到宏观材料上。”
沈骁补充道。
楚衍突然转身,眼中闪烁着光芒。
“所以我打算将隐身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同步推进。”
“从纳米级结构设计开始,逐步验证量子特性在材料中的表现。”
他指向笔记本上量子观测的理论框架。
“用我们这套理论作为指导,或许能突破传统隐身技术的瓶颈。”
沈骁的脸上露出赞许的微笑,伸手拍了拍楚衍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