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如果他不将权力全都下放到安禄山之手,那么颜氏一家不会一个接着一个的死去,他们不必用这样的方式去证明对大唐的忠心。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第一次意识到,人命何其沉重。
nbsp;nbsp;nbsp;nbsp;他慢慢明白了天幕出现于此的意义。
nbsp;nbsp;nbsp;nbsp;他生于皇室,长与皇室,在政斗之中取胜而登上皇位。
nbsp;nbsp;nbsp;nbsp;他没有经历过战场,他没有跟平民站在一起,他满脑子制衡权术而从来不知晓忠心的真正含义。
nbsp;nbsp;nbsp;nbsp;所以他亲手掐灭了冉冉升起的大唐双星,毁掉了戎马半生的老将颐养天年的机会,剥夺了颜氏一家好好活着再为国尽忠几十年的可能。
nbsp;nbsp;nbsp;nbsp;于是洛阳沦陷了,长安沦陷了。
nbsp;nbsp;nbsp;nbsp;所有人拿命只为换来守住长安的机会,而他从来都不把这个光耀万年的城市放在眼里,他只担心自己的命是不是还在。
nbsp;nbsp;nbsp;nbsp;大军甚至都没有兵临城下,他就提前逃跑了。
nbsp;nbsp;nbsp;nbsp;所有的人都在为皇帝为大唐而战,而大唐的皇帝,就这么跑了。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的脸如火烧一般。
nbsp;nbsp;nbsp;nbsp;他只觉得自己的身形在这些人的映衬下而显得格外的渺小。
nbsp;nbsp;nbsp;nbsp;明明他是一国之帝。
nbsp;nbsp;nbsp;nbsp;那些人,官高的是将军,受封了爵位,官小的,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太守,甚至身无官职。
nbsp;nbsp;nbsp;nbsp;他们可以为心中的节气去死,而他的节气呢?
nbsp;nbsp;nbsp;nbsp;他李隆基的节气究竟在何处?
nbsp;nbsp;nbsp;nbsp;拿起战刀,挥刀上马的豪迈英气呢?
nbsp;nbsp;nbsp;nbsp;他没有拿起过战刀,他也没有去过战场。
nbsp;nbsp;nbsp;nbsp;所以年老的时候他只有满腹算计。甚至于在最后的最后,他连精明的头脑都没有了。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高贵的头颅终于垂下去了。
nbsp;nbsp;nbsp;nbsp;他从最开始的恼怒,羞愤,逃避,变成了接受。
nbsp;nbsp;nbsp;nbsp;在根据天幕补救历史的同时,李隆基在不断尝试改变自己。
nbsp;nbsp;nbsp;nbsp;哪怕并不能变成所有人心中的明君,至少重来一次,不要再变成那个昏聩的帝王了。
nbsp;nbsp;nbsp;nbsp;重来一次,让大唐双星依旧散发璀璨的光芒,让半生戎马的哥舒翰安度晚年,让默默无闻的颜家有机会站在朝廷中央为大唐尽忠。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看着天幕,只觉得天幕并不仅仅会说这些。
nbsp;nbsp;nbsp;nbsp;天幕似乎要讲出更多的东西。
nbsp;nbsp;nbsp;nbsp;先是一人,然后是一个家族,那接下来呢?接下来天幕会让他看到什么?
nbsp;nbsp;nbsp;nbsp;他犯的错误,究竟还毁掉了多少东西?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只觉得天幕想表达的内容并不仅仅于此。
nbsp;nbsp;nbsp;nbsp;在颜氏一族身死之后,会有更惨烈的画面在等待着他。
nbsp;nbsp;nbsp;nbsp;在天幕下所有人都为颜家而长吁短叹,哽咽挥泪之时,李隆基深深看着天幕。
nbsp;nbsp;nbsp;nbsp;这次,他在正视自己犯下的所有错误。
nbsp;nbsp;nbsp;nbsp;【文天祥有一首诗叫《正气歌》,里面有这么一句:“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我们刚刚讲的是颜杲卿,颜常山的舌头,下面我们要说的这个人,是张睢阳,张巡。】
nbsp;nbsp;nbsp;nbsp;【提起安史之乱,想必没有人会不知道睢阳之战,提起睢阳之战,所有人都会想起张巡。】
nbsp;nbsp;nbsp;nbsp;【张巡年轻的时候就便览兵书,熟读兵书最忌讳的一点就是纸上谈兵,而张巡这个人,是一个能将兵书所学与战场完美结合的将才。】
nbsp;nbsp;nbsp;nbsp;【但这个人才在成长到一半的时候,他的仕途之路夭折了,夭折在谁的手里呢?没错,就是那个奸相杨国忠。】
nbsp;nbsp;nbsp;nbsp;【他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外任清河县令的时候,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按常理来说,在地方做出了显著政绩,回到中央的他应该迎来亨通官运才对。】
nbsp;nbsp;nbsp;nbsp;【可张巡回到朝廷的时候,杨国忠奸相之名已经人尽皆知了。有人给张巡出主意说,你如果投靠杨国忠,一定能升官发财。】
nbsp;nbsp;nbsp;nbsp;【张巡并不稀罕这个升官发财的机会,他说:“如今朝纲不振,何必在朝为官。”这话传到了杨国忠的耳朵里,没多久,张巡就又当县令去了。】
nbsp;nbsp;nbsp;nbsp;[又是这个狗币杨国忠,又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