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来开口,从来是权柄之争而非口舌对错。
于是皇帝当庭下旨。
来济与韩瑗一般,也没有什么先帝旧臣的金钟罩护体。
皇帝直接贬来济至燕然都护府,任兵曹参军务。
随后根本不待其余朝臣再纷纷附和来济‘另择名门之女为后’的谏言,而是直接退朝:“诸卿若再有此等‘社稷倾颓’之谏,便到立政殿去谏,朕静候!”
皇帝拂袖而去,诸多想趁着来济打头阵,当庭站出来的附议的朝臣,统统傻眼:当着满朝文武‘秉公直谏’,跟私下鼓起勇气去立政殿请见,再与皇帝面对面,直接面谏皇帝,绝对是不同的!
原想着浑水摸鱼法不责众(反正已经责了首),结果皇帝直接来了这一手,可怎么好!
于是持反对意见的朝臣们,只好重整思路,准备私下再彼此通通信,联众往皇帝跟前去群谏。
姜沃按序退朝时,依旧饱受不善目光的洗礼。
颇有些被当作罪魁的待遇。
她也无甚所谓。
这些只敢、只想跟在人身后附议,见到来相被贬就畏惧不前,甚至不敢独自去立政殿谏帝,只想着拉帮结派再去的朝臣们——
他们的不善,就只能停留在目光和口舌上了。
姜沃自己,下朝后的第一件事倒是去查舆图。
好奇皇帝这次又把人贬到哪个边疆去了,听起来像是北疆。
陛下这是觉得南边用完了?
姜沃对官职很了解,不必查就知来济被贬的‘兵曹参军务’是军队文职,为正八品——比褚相的九品县丞还是高那么一点点的。
可见还是褚相拉的仇恨更稳,皇帝对他更加关照:毕竟连上司都给他安排的是熟悉的旧人,多么贴心。
姜沃对着大幅舆图的北境,确定了燕然都护府的位置。
啊,来相原来去了北边俄罗斯。
*
“来济所贬的燕然都护府,我倒是很熟悉。”李勣大将军与姜沃再次遇到时,还提起了此事。
当年他打薛延陀以及附属的铁勒等部,就曾率军打到过那里。
“挺好。”李勣大将军‘挺好’的标准一向跟别人不一样。
就像他觉得江夏王李道宗被贬到安西都护府,能够盯着吐蕃,就很好一样。
来济也是一样的‘挺好’。
李勣道:“北境诸部向来不是很安分,先帝在时都常彼此斗气,刀兵一起就打一场——来济也算个文武双全的人,正好去顶一顶。挺好。”
说到薛延陀,李勣不由想起,当年往督军山把夷男可汗侄子咄摩支可汗抓回长安的事儿。
不由随口感慨了一句:“可惜,咄摩支不如夷男有意思。”
姜沃闻言露出真诚好奇脸:大将军,您有意思的标准是什么?
李勣似乎听到了她的心声一般,有点遗憾道:“夷男好歹还能在沙场上与我一战,且输了还能跑掉,比一抓就抓住的强远了。”
“说来,这几年未领兵出征,实有些想上战场。”
对李勣大将军来说,这几年他在京中虽位高权重,却很是约束,朝堂之上总要走一步看十步的时时谨慎,自不如战场上酣畅淋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