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玉佩,承载了沈婉妤对皇后的无尽情义。沈婉妤去世之后,皇后便将玉佩收起,珍藏在木盒之中。偶尔想念沈婉妤时,就会将玉佩拿出来看看。
宁清一听玉佩的来历,再看皇后就要将玉佩系到她腰间,吓得连忙出声。
“皇后娘娘不可,这玉佩既是您妹妹送给您的,我又怎么能接受?”
可皇后听后却只是直直地看着她:“姑娘,这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巧合之事,吾也相信吾的感觉不会有错。”
“这玉佩与你有缘,姑娘你就收下吧,就当是全了吾想念妹妹多年的心意。”
宁清对上皇后的眼神,女子正认真地看着她,仿佛在通过她,与自己妹妹对视。她不再拒绝,默默地站在原地,任由皇后动作。
皇后用红绳穿过玉佩上的小孔,又将绳子末端塞进宁清的腰带里面,打了个严实的结,玉佩牢牢地贴在宁清腰间。
“好了。”皇后将手收回,满意地道。
她又望向宁清,一本正经地说:“姑娘,愿这玉佩能让你与好运相伴,也祝你未来所遇皆欢喜,所得皆善良。”
宁清一时怔住,须臾,她认真地道:“多谢皇后娘娘,您放心,这枚玉佩我一定会好好珍惜。”
玉佩在宁清腰间散发出淡淡的流光,通灵剔透,翠色温碧。
宁清与皇后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44章大朔国9
太子册封大典当日,举国欢腾。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照品级班次排列在临华殿前的广场之上,东西相向而立。
阳光和煦,倾洒在皇宫的琉璃屋瓦上,格外耀眼。
吉时已到,主事官员敲响钟鼓,钟鼓齐鸣三声,声势浩大。宫廷诸卫宣布百官入场,众官员按顺序进入临华殿,依着自己的站位站好,默默等待册封大典的开始。
宁清一行人站在官员身后一个不显眼的角落处,安静地观看着。
群臣毕至,等候元效帝的驾临。
宁清注意到林昭宇入场时身后还跟着一名中年男子,看那男子的长相并不像是大朔国人,她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一阵鼓乐声响起,响彻整座宫殿。元效帝伴随着鼓乐走进临华殿,拾阶而上。他走到宝座前坐下,众人纷纷向着他行三跪九叩礼。
夏鸿永也在引导官员的带领下进入大殿。他身着衮冕,冕服上刻着十二章纹,浑身上下散发着高贵之气。冕冠上的珠子也随着他的走动,轻微地晃动着。
鼓乐声止,册封大典正式开始。
太子册封乃国之盛事,流程众多,官员们一个个神情庄重,观看着典礼的举行。
一系列繁琐的流程走完,终于到了宣读册封诏书之时。
夏鸿永几步上前,屈膝跪地,左手按在右手之上,身体弯曲,头缓缓垂至地面,以稽首礼的姿势跪拜在地。
册封使站在群臣面前,手持案册,铿锵有力地宣读太子册命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登基以来,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
“安王夏鸿永,日表英奇,天资粹美,恭谦表志,宜成大统。兹恪遵初昭,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授之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册封使洪亮的声音在大殿上回响,落在每个人耳边。
夏鸿永跪拜在地,恭敬地接过太子印玺和太子册封文册。
“儿臣定不负父王所托,心系百姓,治国理政,为父王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