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才驱寒,管用。”杜氏让她歇下,道是宵夜让婢子们放炉上温着,“想用就用,不用也罢。”
之后,杜氏便来琼华院陪韦玉絜。
但隔三差五都会问她,要不要回母家,要不要回小慈安寺,想家一定告诉她。又一日,杜氏过来,给韦玉絜一枚门房令牌,道是想去哪不必与她说。
韦玉絜收下令牌,但从来没有离开过府邸。
她安静地看书,礼佛,偶尔也在无人处练习凤凰戒指里金丝线杀人的绝技。
杜氏恐她寂寞,过来陪她。但又恐扰她,来得小心翼翼,花样摆出。
一会说自个也开始礼佛了,但是好多经书看不懂,让韦玉絜指点指点。
一会说经书能看懂一些了,但是经文太小,看不清晰,自个抄了些,想让韦玉絜瞧瞧有无错漏。
一会又扯到崔慎身上,道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但官家真真比她祖上还能使唤人,成日成夜拘着……
韦玉絜终于忍不住,抬手隔案捂住她唇口,“阿母慎言!”
杜氏得了她这难得的亲昵,心中雀跃,回去路上连连赞叹,多好的孩子!
徐嬷嬷多少有些不平,低声道,“公子用药都快一年了,少夫人可半点没有过问,连着她身边的丫鬟都没问个一言半句。婢子不信,她闻不出来,公子身上的药味!”
“问了又如何?让她更难过吗?”杜氏横她一眼,“管好你自个的嘴,莫惹我生气!”
*
时间如流水,韦玉絜的身子慢慢恢复,崔慎身上的药味一直弥漫。她瞧着人无碍,便始终没有问过,只是偶尔趁着人不注意,将自己的药倒去些。
而一年又一年,她在崔府的日子重复却也有滋味。
崔慎一如既往攒休沐带她四处游玩,杜氏只要崔慎繁忙便不近不远地陪着。同一屋檐下的日子,韦玉絜很多时候觉得,她不似崔家的儿媳,更像崔家的女儿。
也有偶尔失了分寸的时候,譬如某个崔慎晚归的夜晚,她没有上榻就寝,而是伏案睡着了。
再有一日晨起,崔慎来回寻找玉革,她张口便道在净房外的博古架上。昨夜他应酬归来,微醉。小厮侍奉他沐浴,他昏沉欲吐,一室人手忙脚乱。是她在诸人歇下静默后,捡起了革带。
经此二事,她依旧冷若冰霜。崔慎根本摸不透她脾性,但之后酉时前必归,甚至戒了酒。
韦玉絜无甚反应。
只在建安十五年秋天的时候,她头一回向杜氏张口,请她给朱雀寻一门亲事。
提这事的时候,她已经避过诸人,连着两月将饮下的药催吐出来。林大夫很是焦虑,本来快恢复的身子,突然没有了进展。
彼时只有婆媳二人在“霓裳天”的厢房中试衣裳。
韦玉絜道,“幼时我贪嘴,总偷偷让他们去长街给我买零嘴,这丫头便道以后要学做买卖,全卖我一人。说着说着,竟成了她的愿望。她原与郎君一般大的,今岁都二十三了。再耽误下去,便太大了。”
说旁的,杜氏不一定能寻出合适人选。但论买卖,人才尽在她家中。然妇人慈善,还是摇首道,“你给她配个官中奴仆,也不比商贾差,且离你还近些。你们这十来年的情分,姊妹一般的。”
“妾近两年试探过了,她还想着她的买卖梦呢!”韦玉絜又挑了一件衣裳给杜氏换上,“再者,以后她有了夫家女儿,旁的感情起来了,也一样好的。至于妾处,阿母可能赏我个好用的人?”
韦玉絜本芙蓉面,柳叶眉,生着一副让人动容欢喜的面目,这会张口,语带娇憨,顿时让杜氏觉得数百个日子总算将这块寒玉捂热了些,当下便答应了。
择的是母家雍州堂兄家的次子,长朱雀四岁,发妻难产去世,一尸两命。后院至今无人,朱雀如今以继室身份嫁去,是个不错的归属。且其人擅经营,名下田庄店铺无数。朱雀处,韦玉絜和杜氏皆添了成倍嫁妆给她撑面。
出嫁当日,果真夫家给尽颜面,从雍州千里来接亲,更是在雍州施粥三日,道是新妇之德。
只是崔府琼华院里,朱雀泣不成声,不肯离开韦玉絜。
“奴婢走了,姑娘就更寂寞了。”
“我知道,你父母已亡,哥嫂从不顾你,这处只我值得你留恋。但是,你想想青鹄,别再回来了。”
建安十六年春,韦玉絜嫁给崔慎的第四个年头,朱雀出嫁。
她身边唯一可以说话的人也走了。
但她很开心,在连续八年不断杀人后,终于又救了一人。
雍州至长安,千里之遥,华阴鞭长莫及,自也不会浪费心力去追她。
而骊山夏苗就要开始,受天子赐邀前往的,除了文武百官,高门勋贵,还有安乐侯府里的小郡主,和小慈安寺里的华阴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