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边行进、边办公、用餐、会客和休息,比现在绝大多数的房车和豪华轿车还牛。
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张居正坐着这台巨无霸轿子去了荆州老家。从河北到荆州有1000多公里,一路上好不热闹!
因为轿子太大,为了让其畅行无阻,遇到路面不够宽的要拓宽,遇到桥承重力不够的要加固。
而且到了一个州县,就有官员招待迎接。
不仅要招待这32个轿夫,还有护卫、随从、替补轿夫,加到一起是有几百人,想想就特别壮观!
张伟豪的马车之所以没办法这样设计也是因为完全过不了路,也没办法让一路上的各个府县上上下下的官员全力配合,别说他了,连皇帝都做不到。
而张居正的生活如此奢靡,排场如此之大,但他却用各种儒家标准限值万历皇帝这个弟子衣食住行,让他勤俭节约,各种省吃俭用,你说万历会不会憋了一肚子的气,所以在张居正死后,直接挖坟鞭尸,连整个张家都跟着倒霉。
当然,儒家跟南方世家都把这些记在了小本本上,压根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之后的皇权是被进一步限制,大家已经不可能再给忘恩负义翻脸无情的朱家尽忠,一门心思只想挖空整个大明王朝,而谓是朝堂上下离心离德,灭亡是迟早的事,这也是明后期的好几个皇帝死的不明不白的原因。
这群人自然是主要待在张伟豪的天人居,而不是张府,严格来说他们是不够格进入张府的。
四人里面唯一算得上有些身份地位的也就金九龄一人,但金九龄什么东西,不过也就是六扇门的总捕头,看似很牛皮,其实只是一个吏,连官都算不上。
官的身份等级要比吏的更高,他们通常由中央统一任命。
吏则等级更低,并且大多都是由官招聘,他们是服务于官员的。
官拥有一定权力,可以治理一方百姓。
吏是各衙署之房吏书办无俸禄而供事于官的人(大多数的吏都是官员从自己口袋跟府衙预算给予俸禄,也就是俗称的不在编的合同工)。
同时两者级别不同。官通常都是九品及以上。吏则低于九品,大多无品阶。
现在用“官吏”进行称呼,代表官员,是政府工作人员总称,实际上在古代,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吏甚至是世袭制,一代是吏,世世代代都只能为吏,不能当官,连科举都不能参加,除非有贵人赏识你,给你摆脱掉吏的身份,不然一辈子就都是这样。
务六扇门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
整个衙门外墙唯一的出入口就是位于中轴线正南方位的大门。
这个大门也叫“头门”,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门洞,而是一座有屋顶的建筑物。
这种屋宇式大门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点,它的形制受到法律、礼制的严格限制,无论多大的州县,大门都只能是三开间(建筑物正面的开间,两根柱子之间的横向空间为一间)。
每间各安两扇黑漆门扇,总共有六扇门,所以州县衙门也往往俗称“六扇门”。
俗谚“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俗称衙门的差役、书吏之类的工作人员为“六扇门里的勾当”。
这里自然有官,而且官阶不小,但只是总捕头身份,哪怕是有“天下第一名捕”,“六扇门中三百年来的第高手”这些标签,金九龄依然只是一个九品小吏,而不是真正的官老爷,外面随便一个七品小官都能随便欺负他,呵斥他,是打不还口骂不还手。
这也是很多江湖中人不太愿意加入六扇门的原因,地位实在是太低了,还不如去一些王府当总管,或者是成为大内供奉,哪怕是加入东厂当个档头也比当个小吏来的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