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所觉察之前,于恒秋的视线已经不偏不倚地在她脸上停留了许久,以至于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何时停下了手上自虐的动作。
嘶——
胃还是疼的,但心好像没那么燥了。
……
翌日,郝晴照常跟着秦叔进茶室学习。
庭院里的灌木参差而茂密,常有攀沿而上的枝叶覆住窗扇,使得位于一楼的茶室日光不能朗照。
但据秦叔所说,于恒秋即使白天,也很喜欢呆在茶室,幽幽静静一个人。
那肯定啊!郝晴不怀好心地想,昏暗暗的茶室和于大小姐阴沉沉的性子,速配指数简直破百。
秦叔当然不知道郝晴正在心里悄悄“诋毁”他家小姐。像以往一样摆好茶具,他招呼好学的小朋友前来听课。
“等等,我先来拍张照。秦叔,这个我好像认得,看形状不是安化松针,就是君山银针吧?”郝晴坐上茶几前的布团,对着秦叔今天准备的茶叶包正反面各拍一张。
课后,她会将一部分的照片上传“小绿薯”。
郝晴很早便注册了账号,算是这个平台最早一批用户,她是一个很有分享欲和交流欲的人,善于记录自己的生活,也不介意将一切呈现在大众面前。
她这几年发过的笔记种类繁多,有校园随拍、旅行打卡、美食推荐,还包括她在社区老年医院当护士的见闻,她母亲生病后的护理日常等等。
总之就是更新频率不一定多高,但更新的习惯一直都在,纵使是人生各种艰难的日子,她也没有放弃经营这方小小的心灵田地。
最近一连几天,郝晴都在积极介绍适合新人掌握的泡茶小贴士——比如普通的红茶绿茶1克泡50-60毫升水浓淡最得宜,而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故要汤少味浓;又比如冲茶的水温高,茶汁容易浸出,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c,既保留营养又使口感香醇。
诸如此类。每一份笔记,除了正文是她通过学习积累总结出来的,配的照片也都精心挑选,配合情境,简单易懂。
关注她的粉丝以及路人陆续前来点赞评论,郝晴喜欢这种感觉,明明大家现实中都不会有交集,但在同一片网络上可以就同一个话题各抒己见。
当然,总有些不和谐音冒出来。
有懂行的人瞧出她照片里的茶具造价不菲,是羊脂玉瓷的,质感细腻透亮,手感温润舒适。一壶四杯的套装价值四十多万人民币。
郝晴自己都惊了,但转念一想,于家的东西能是随随便便的中庸货么?
总之,这件事本身就与郝晴之前介绍过的家境以及母亲生病的情况相违背,再加上有人煽风点火,扒出她照片里拍到的一小截手指,从关节的纹路和皮肤的褶皱判断这是一只老男人的手。
一个年轻女孩和一个老男人扯在一块儿本身已经相当可怕了,遑论这个年轻女孩原本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而今飞上枝头享荣华富贵。
啧啧!
某位小绿薯辣评:不就是被臭老头包嘛,还有脸炫起富了,谁稀罕啊!
作为被审判的当事人,郝晴其实有些想笑,大概是因为她仔细琢磨了一番,却发现对于目前的状况,她还真是无从辩驳。
毕竟她现在的确被人包。养着,不过好在是合法包。养。另外,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包。养她的人虽然是于恒秋没错,但每日真正与她作陪的却是“老男人”秦叔。
流言纷飞,就任它飞吧,郝晴一笑置之。
今天的茶艺课程相较前几日更深入一些,按秦叔的话来说,她该从入门级向初级进发了。
因而,结束时间也推迟了少许。
秦叔清洗茶具的时候,郝晴伸着懒腰往窗边走。撩开薄纱遮帘,窗外日影西斜,暮云如血。夕阳浅照着院子,草木知春,渐渐抖擞掉冬日的颓唐,镀上层层金色,仿佛昭示着它们即将喷薄出新一轮的生机。
“秦叔,真不用我帮忙吗?”她回头时,那温煦的笑容比如烟的晚霞还动人。
秦叔手上忙不停地回她:“我自己来吧。我看你呀,从知道了价格之后就战战兢兢的。越是过分小心,越是容易出纰漏。”
道理还真是这个道理,郝晴不好意思地笑笑,转身又晃到墙侧的高柜前。
指尖轻轻拂过柜门搭扣,她听见秦叔在她身后说:“我看你这几天都想打开看看。”
被拆穿的郝晴索性大方承认:“嗯,有点在意呢,里面好像是画册吧?”
“是啊,都是小姐画的。”
“原来她晚上不工作的话就会来这里作画?”
“这个……小姐具体在茶室做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但她最近应该很少画画了。”
郝晴没有继续追问,但总觉得老秦的脸色有点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