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夜已深了,烛火在青瓷灯盏里微微摇曳,将她的影子投在宣纸上,像一抹淡墨晕开的孤鸿。
nbsp;nbsp;nbsp;nbsp;魏倩搁下笔,指尖还沾着一点未干的墨迹。窗外一痕残月斜挂疏桐,阶下秋虫低鸣。
nbsp;nbsp;nbsp;nbsp;——原来写故事的人,也会被自己的字句所伤。
nbsp;nbsp;nbsp;nbsp;就这样吧,魏倩看着写完的故事,北去的将军,走向一条必死的路,家国家国,家国全赖郎君一般志士。
nbsp;nbsp;nbsp;nbsp;这个故事,这个时代的人可能看不懂,难以共情,不过她是知道那个激昂文字的时代的。
nbsp;nbsp;nbsp;nbsp;权利从来不是来自于皇冠,而是来自于战场,如刘邦砸碎了秦,皇权,砸
nbsp;nbsp;nbsp;nbsp;碎了楚,贵族,迎来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nbsp;nbsp;nbsp;nbsp;清末民国时期,那些志士们在看不见光的时代摸索前行,他们前赴后继的奔向死亡,让那个家国迎来新生。
nbsp;nbsp;nbsp;nbsp;在慕强的时代,甚至有人质疑诸葛亮北伐的正义性,觉得弱者就应屈从强者,弱国就应归降强国,才能不将百姓拖入战场。
nbsp;nbsp;nbsp;nbsp;可他们忘了晚清的国有多弱,人人可欺,正是先辈不屈从列强,用鲜血洒出一条路来,才使后人不被欺辱蹂躏,从来没有强弱之分,只有公理正义之分。
nbsp;nbsp;nbsp;nbsp;她这故事会让汉初的人读起来困难,但也无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看法,也许到了某个节点,生产力爆发,拒绝阶级等级之时。民主自由之论,就会在人们心中发芽,那时的他们就看懂了。
nbsp;nbsp;nbsp;nbsp;这时就当一个故事吧,毕竟汉时并没有文字狱,怎么都行,墨家宣传的思想,可比她的偏激太多了。
nbsp;nbsp;nbsp;nbsp;看巨子活得好好的就知道,不过她是宰相,得收敛一些就是了,她也只准备写这一个片段,多了她遭不住。
nbsp;nbsp;nbsp;nbsp;她还想在官场上混呢。
nbsp;nbsp;nbsp;nbsp;魏倩搁放晾着墨迹,她有些怅然,坐了许久,其实她有点想家了,想那个人人都有精气神的时代,人心情抑郁,写的东西也就沉闷,原想开解自己,结果把自己写得更郁闷了。
nbsp;nbsp;nbsp;nbsp;无妨,折磨完自己之后,也折磨看客,她理解了为什么作者喜欢写be,写be确实蛮带感的啊。
nbsp;nbsp;nbsp;nbsp;这个故事,就发行在报纸上。
nbsp;nbsp;nbsp;nbsp;写了个小故事,魏倩要开始办正事,如今巨子已经去建造大剧院了,她得培训人怎么玩舞台剧,她只需要告诉他们角色怎么玩,后面诞生出什么剧种是他们自己行业的事了。
nbsp;nbsp;nbsp;nbsp;人都是很聪明的,举一反三是基本技能。
nbsp;nbsp;nbsp;nbsp;但她给人做个开头示范很重要,不然全凭人自己摸索,她的大剧院就废了。
nbsp;nbsp;nbsp;nbsp;第113章发酵(一)也许是魏相魇着了……
nbsp;nbsp;nbsp;nbsp;她得去筛选剧本,然后再去找会写的,给他故事梗概,让他续写情节,大剧院一周一场新戏,就是可以时时演,毕竟那么多人,这个看了还有其他人没看,市场很大。
nbsp;nbsp;nbsp;nbsp;又没有其他的娱乐行业,正好,后面她可能就没有时间写东西了,毕竟开了头,其余的脑洞让他们自己来吧,他们才知道这个时代喜欢什么的,魏倩是只写自己感兴趣的。
nbsp;nbsp;nbsp;nbsp;这个时代讲究休养生息,与现代的卷生卷死思想不一样,魏倩看到很多人想去工厂,想挣工钱,但这其实是少部分人。
nbsp;nbsp;nbsp;nbsp;汉初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讲究躺平,他们在腥风血雨里待太久了,需要最闲适的生活,给自己疗愈,所以该种田种田,让他们农闲的时候再去忙是不可能的事情。
nbsp;nbsp;nbsp;nbsp;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是不可能打工的,这是汉初绝大部分人的写照。
nbsp;nbsp;nbsp;nbsp;所以其他人工厂的工资一加再加,才能招到人,毕竟人口少。魏家是有魏倩这活招牌,很多百姓如果寻工作,就冲着魏家去的。
nbsp;nbsp;nbsp;nbsp;所以大梁是不可复制的,诸侯想学都没有办法学,他们也很认同百姓躺平,他们也是从百姓过来的,生活本来就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该吃吃该喝喝,有个强壮的身体,万事莫强求,才能在起风的时候,有起风的资本。
nbsp;nbsp;nbsp;nbsp;不然一个孱弱的劳累过度的身体,有什么本钱?哪怕这辈子都是个普通百姓,那有一辈子的好身体,这才是舒坦嘛。
nbsp;nbsp;nbsp;nbsp;黄老的思想,在汉初的方方面面,配合墨农的工具,于是百姓们躺得更平了。
nbsp;nbsp;nbsp;nbsp;可有封国的诸侯王可不躺平,他们励精图治呢。
nbsp;nbsp;nbsp;nbsp;魏倩觉得,这只是因为百姓觉得,没有得到该得到的,所以不想多干活,诸侯们拿鞭子抽他们都没用,更何况这违法。
nbsp;nbsp;nbsp;nbsp;给得太少,又怕被盘剥,没有保障,当然不愿去忙活,她的治下百姓可积极了。
nbsp;nbsp;nbsp;nbsp;他们说的一加再加,魏倩看来,咦,你们还能再抠一点吗?
nbsp;nbsp;nbsp;nbsp;这可是王朝初年,机会都很多,百姓都不愿意动,这事只能从诸侯自己身上找原因。
nbsp;nbsp;nbsp;nbsp;但大家其实都是自治,人家没犯法,去人家的地方指手画脚就不礼貌了,所以魏倩从来不管。但是人都是往好的方面学,诸侯现在不肯出利,让利于民,他们是没有看到真正的繁华,当咸阳当大梁转起来了。
nbsp;nbsp;nbsp;nbsp;从税收可以看收入,钱财不动人心,只能说明钱财不够多,当看到足够富的时候,还是可以效仿的富,没有人会不动心。
nbsp;nbsp;nbsp;nbsp;那个时候不用魏倩说,他们自己会来求指教,而发展需要读书,需要墨农。
nbsp;nbsp;nbsp;nbsp;墨农都是你想要我的武功,就必须要我的思想。你不要我的思想,就休想拿走我的武功,除非钱给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