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顾潥想和以往一样,私底下给赵淩一点贴补,结果赵淩没要:“先生您的钱留着将来游览大好河山用,学生有钱。”
nbsp;nbsp;nbsp;nbsp;行叭,现在既然最麻烦军功问题解决了,那就直接谈赵淩在梁州赈灾的功劳。
nbsp;nbsp;nbsp;nbsp;赵淩待在御书房里,听一群大臣们讨论给他升什么官……不是,是把他调到哪个部门去。
nbsp;nbsp;nbsp;nbsp;赵淩现在已经是工部郎中了,再往上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工部已经没位置了,只能平调。
nbsp;nbsp;nbsp;nbsp;说是平调,其中有很多讲究。
nbsp;nbsp;nbsp;nbsp;譬如大家都是县令,品级是一样的,但当一个富县的县令和当一个穷县的县令能一样吗?
nbsp;nbsp;nbsp;nbsp;景侍郎就提议,让赵淩从工部调到他们吏部来。
nbsp;nbsp;nbsp;nbsp;他们吏部的官就是比其它部的官厉害。
nbsp;nbsp;nbsp;nbsp;工部侍郎做了个撸袖子的动作,第一反应是跟景侍郎动手,被人拉了一下才选择动嘴。
nbsp;nbsp;nbsp;nbsp;两名侍郎吵架,那叫一个引经据典骂人不带脏字。
nbsp;nbsp;nbsp;nbsp;赵淩这个临时凑数的庶吉士,一字不落地把他们的对话记录下来,等会儿回去写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将来等他退休了整理整理,说不定能出一本野史。
nbsp;nbsp;nbsp;nbsp;赵骅看他这幅两眼放光专心看热闹的样子,想着这糟心玩意儿幸亏不是在户部,再一想这是自己亲儿子,感觉有些心梗。
nbsp;nbsp;nbsp;nbsp;赵淩不出声,他这个当爹的不能不出声,把两位侍郎拉开,上前一步说道:“吾儿年幼,还得多历练,升迁平调还是跟着大考来走比较妥当。”
nbsp;nbsp;nbsp;nbsp;官员三年一次大考,根据评级来决定将来官职走向,这是普通官员的仕途,其实并不适用于有重大立功或者重大过错的官员。
nbsp;nbsp;nbsp;nbsp;赵骅对赵淩的官职是一点都不着急。
nbsp;nbsp;nbsp;nbsp;赵淩才十八呢,都已经是五品了,一不缺功劳,二不缺皇恩,用得着担心升官升不上去吗?
nbsp;nbsp;nbsp;nbsp;赵骅的意思是让赵淩在现在的位置上踏踏实实多干活,回头等上头的缺空出来了,三省六部随便哪个都能上。
nbsp;nbsp;nbsp;nbsp;赵淩正看戏呢,听他爹这么说,立马放下笔站起来,走到赵骅身边,躬身行礼:“臣附议。”
nbsp;nbsp;nbsp;nbsp;按理来说,赵淩这个当事人,加上当事人的爹都这么说了,其他人应该不会意见了,但其他人听了之后,发表意见:“赵水灵,坐回你的位置上去,好好记着。”
nbsp;nbsp;nbsp;nbsp;赵淩是他们从小看到大的,哪怕是五品,在御书房里官职最低,随便哪个人都能管一管。
nbsp;nbsp;nbsp;nbsp;赵淩只能继续抄起笔,记载骂战。
nbsp;nbsp;nbsp;nbsp;有人过来看了一眼,看他还真记录的句句详实:“吵架可以不记。”
nbsp;nbsp;nbsp;nbsp;赵淩顿时就卡住了,满眼迷茫:记,还是不记?
nbsp;nbsp;nbsp;nbsp;记!
nbsp;nbsp;nbsp;nbsp;他这个翰林院编修的本职工作就是修书,他要编一部野史,记录御书房内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nbsp;nbsp;nbsp;nbsp;“赵侍郎,你不能因为赵水灵是你儿子,就有功不赏。”这让其他立功的人怎么办?
nbsp;nbsp;nbsp;nbsp;赵骅和赵淩听明白了,这哪里是为了赵淩在争取利益,这是要给他们的将来争。
nbsp;nbsp;nbsp;nbsp;虽说能够待在御书房开小朝会的人,已经是大虞真正的权力中心,但谁不想再往前一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nbsp;nbsp;nbsp;nbsp;赵淩的功劳搁他们身上,他们就能在上头空出位置的时候,把自己拱上去。
nbsp;nbsp;nbsp;nbsp;大臣们达成了一致意见,就是要给赵淩升官,但是上头没缺。
nbsp;nbsp;nbsp;nbsp;没缺也没关系,可以跟现在赵淩这个工部郎中一样,增加一个编制,让他兼职。
nbsp;nbsp;nbsp;nbsp;赵淩一听,顿时就对提议的人怒目而视。
nbsp;nbsp;nbsp;nbsp;他就说这些老头子没一个好人!
nbsp;nbsp;nbsp;nbsp;这哪里是想让他升官,是想让他多打一份工!
nbsp;nbsp;nbsp;nbsp;他岁数小的时候给他布置功课,现在当官了还给他多安排工作,坏透了!
nbsp;nbsp;nbsp;nbsp;他坐在边边,没看清最开始提议的人是谁,等看清楚了:哦,是院使大人啊,他的顶头上司,那没事了。
nbsp;nbsp;nbsp;nbsp;翰林院的院使说是负责管理翰林院的日常事务,但翰林院的日常事务包括给皇帝当秘书。
nbsp;nbsp;nbsp;nbsp;平时翰林院里,院使就是老大。
nbsp;nbsp;nbsp;nbsp;聂院使不愧是理论上的官方最强大脑,对于一群人争吵的问题,提出另外一个解决方案:“臣提议,赵编修升为直院。”
nbsp;nbsp;nbsp;nbsp;赵淩身上有两个官职,一个是七品的编修,一个是五品的郎中,一般人们都会挑选官职更高的那个喊他赵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