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最近正值秋收,朝中基本就是在统计各地的粮食产量,各种税收,以及接下来的徭役等等的问题。
nbsp;nbsp;nbsp;nbsp;赵淩看着这些数据,琢磨着做成表格更加直观一点,只是想想全国上下的这些数据得多少,就脑壳疼。
nbsp;nbsp;nbsp;nbsp;等他忙完一上午的工作,想着要抓紧时间回去,路上还得去东市的书肆看看预定的空白帖子做好了多少,要是有一部分做好的话,他可以先拿回去写好。
nbsp;nbsp;nbsp;nbsp;脑子里想着事情,他就跟着上午御书房接待的最后一位大臣大理寺卿一起出门。
nbsp;nbsp;nbsp;nbsp;“水灵,你留下。”
nbsp;nbsp;nbsp;nbsp;赵淩赶紧回头,想起来自己还得跟顾潥说冠礼的事情。
nbsp;nbsp;nbsp;nbsp;顾潥把他留下,说的也是这个事情,结果让皇帝很不开心,又不好不开心。
nbsp;nbsp;nbsp;nbsp;“你让母后给你赐字?”
nbsp;nbsp;nbsp;nbsp;“是。”
nbsp;nbsp;nbsp;nbsp;顾潥看着赵淩,在心里面一边运气一边泄气,突然摆摆手:“走走走。”
nbsp;nbsp;nbsp;nbsp;赵淩笑嘻嘻道:“先生您到时候要来啊。”
nbsp;nbsp;nbsp;nbsp;“知道了,嬉皮笑脸的。”顾潥看着赵淩离开御书房,对田公公说道,“母后没白疼这小子。”
nbsp;nbsp;nbsp;nbsp;田公公说道:“水灵纯善。”
nbsp;nbsp;nbsp;nbsp;赵淩这么做是拍马屁还是出自真心,两个人都是一目了然,正因为如此,他们都说不出什么来。
nbsp;nbsp;nbsp;nbsp;冠礼的主宾得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辈。
nbsp;nbsp;nbsp;nbsp;在赵淩的成长过程中,太后对赵淩的教养付出最多,由太后来赐字合情合理。
nbsp;nbsp;nbsp;nbsp;只是太后是妇人,哪怕敬重母亲的顾潥,也没有想过将太后列入人选。
nbsp;nbsp;nbsp;nbsp;他都已经想好了给赵淩的字。
nbsp;nbsp;nbsp;nbsp;他这儿还在感慨,赵淩已经去而复返,递过来一个大食盒:“先生试试八宝布袋鸭,学生先回去翰林院了。”
nbsp;nbsp;nbsp;nbsp;食盒肯定不能直接递给顾潥,交到了田公公手上。
nbsp;nbsp;nbsp;nbsp;田公公拿着手一沉:“这是多大的鸭子?”食盒大,且沉。
nbsp;nbsp;nbsp;nbsp;他小心打开一看,三层的食盒里摆着三只鸭子,边上还配了酱料。
nbsp;nbsp;nbsp;nbsp;田公公确定食盒里没有别的东西,才说道:“奴婢给皇后娘娘和太后娘娘送去。”
nbsp;nbsp;nbsp;nbsp;顾潥想这样不是还缺一只给顾朻的?
nbsp;nbsp;nbsp;nbsp;再一想,顾朻还在象州造船呢,也不知道造怎么样了?
nbsp;nbsp;nbsp;nbsp;大儿子不在身边,还怪想的。
nbsp;nbsp;nbsp;nbsp;第129章第一百二十九章冠礼隆重,主要是重……
nbsp;nbsp;nbsp;nbsp;赵淩的冠礼准备的很仓促,又很周全。
nbsp;nbsp;nbsp;nbsp;因为一些让赵王氏和赵骅比较愁的需要长时间准备的东西,譬如大礼服,顾潥已经暗搓搓准备好了。
nbsp;nbsp;nbsp;nbsp;没错。
nbsp;nbsp;nbsp;nbsp;顾潥之所以提醒赵淩冠礼的事情,是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就该是主宾,而且作为赵淩的先生(之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有责任和义务来准备这些东西。
nbsp;nbsp;nbsp;nbsp;现在主宾换成了太后,顾潥只能把这些早就准备好的东西送到了赵家。
nbsp;nbsp;nbsp;nbsp;不过大礼服还是得在宫里试,万一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也方便更改。
nbsp;nbsp;nbsp;nbsp;他们就借了当初太后给赵淩上课的小殿。
nbsp;nbsp;nbsp;nbsp;赵淩在几名宫人的帮助下,试穿了一下冠礼当天要穿的大礼服。
nbsp;nbsp;nbsp;nbsp;衣服厚重挺括,身上的配饰得有好几斤。
nbsp;nbsp;nbsp;nbsp;举行冠礼的地点,顾潥本来想着在宫里。
nbsp;nbsp;nbsp;nbsp;现在赵家自己来操持,在窦荣的提议下,摆在了桃溪巷。
nbsp;nbsp;nbsp;nbsp;没别的,那边地方宽敞。
nbsp;nbsp;nbsp;nbsp;赵淩已经好几天没见到窦荣了,这会儿能见面,偏偏还隔着好几个宫人,小声抱怨:“这礼服比盔甲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