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辛弃疾脚下急搓两步,上前拱手,高声贺道:“前阵子就听闻韩公又得佳句,晚辈学习观之,倒觉有陆象山之风。”他表情转为严肃,“可见韩公之集纳百家,学问宽广啊。”
nbsp;nbsp;nbsp;nbsp;莲心站在一旁,就这么看着韩元吉的脸色从本来是应对“学生家长来家访”的客气笑意,一下子变成了带着热乎气儿的、见牙不见眼的、“哎妈我遇到了知音!”的大笑。
nbsp;nbsp;nbsp;nbsp;“哎呀,辛公之词,亦有杜子美之风气啊!”韩元吉拉着辛弃疾的手,将一众人让进来。
nbsp;nbsp;nbsp;nbsp;除了辛三郎是自己学生不用客气、被他赶去干活之外,其余年轻郎君都被他含笑垂询过一遍,就连年纪最小的莲心也被他慈蔼笑问了两句。
nbsp;nbsp;nbsp;nbsp;待从其余人七嘴八舌的讲述中,韩元吉听到莲心“写”出的“却道天凉好个秋”,也只笑笑,神色不动。
nbsp;nbsp;nbsp;nbsp;他道:“此句是精美之极,若将其题于山壁上,只怕风雨鸟雀能受天地之心所感,亦不忍侵蚀啊。”
nbsp;nbsp;nbsp;nbsp;言尽于此,并不拆穿,转而和辛弃疾互相你请来我请去地走向内室了。
nbsp;nbsp;nbsp;nbsp;不愧是位文学家,说一句话,都能带好几个比喻!
nbsp;nbsp;nbsp;nbsp;不过,他们口中的“天地之心”,又是什么呢?
nbsp;nbsp;nbsp;nbsp;莲心不禁摸起下巴来。
nbsp;nbsp;nbsp;nbsp;理学家讲话,总是让她忍不住有种“米商照镜子”——“里外皆文盲”——的感觉呀。
nbsp;nbsp;nbsp;nbsp;仿佛感受到莲心的疑惑一般,身后传来一道温和的声音。
nbsp;nbsp;nbsp;nbsp;“‘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这是伊川先生对《复卦》内容的讲评。”
nbsp;nbsp;nbsp;nbsp;“‘天地之心’,意为‘天地之间运转的法则规律’。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往的大儒们认为‘静止’是天地间运转的内涵原则,却不知道‘运动’、‘变化’的开始,才是真正主宰世界的运转原则。”
nbsp;nbsp;nbsp;nbsp;面色微白,双眼温和的郎君从屋中走出来,见到莲心的脸,微微一笑,“莲心小娘子,又见面了。”
nbsp;nbsp;nbsp;nbsp;“幼安,你这次的阵仗够大。”
nbsp;nbsp;nbsp;nbsp;屋里,韩元吉和辛弃疾哥俩好地喝了两盏酒,不自觉地就和这差他不少岁的晚辈亲近起来。
nbsp;nbsp;nbsp;nbsp;他摇头啧啧,一边手指在两人拟了个初稿的请罪折子上点点,“你要只是将米商绑了,这折子都没那么难写。但你颁出那条禁令,还想请罪叫官家不责罚你,那可真是难上加难啊。”
nbsp;nbsp;nbsp;nbsp;辛弃疾也是汗颜,连连拱手:“事急从权,事急从权了。”
nbsp;nbsp;nbsp;nbsp;韩元吉哈哈笑。
nbsp;nbsp;nbsp;nbsp;闭粜者配,强籴者斩。
nbsp;nbsp;nbsp;nbsp;一想到辛弃疾所颁布的禁令,虽则两人眼下正为此焦头烂额着,虽则口中道难,韩元吉心里也忍不住要叫好。
nbsp;nbsp;nbsp;nbsp;米商屯粮,这是每个地方一旦有饥荒都会出现的事情。大大小小的官员里,浑水摸鱼者有之,爱民上折者有之,整顿经济者有之。
nbsp;nbsp;nbsp;nbsp;但只有辛弃疾这种雷厉风行的武人,才会有如此魄力。
nbsp;nbsp;nbsp;nbsp;而细想想,要救灾民,必须要快才行。其余方法不是不行,但哪有这样快见效?
nbsp;nbsp;nbsp;nbsp;故而辛弃疾跑到他家来,韩元吉也只因绞尽脑汁而烦恼,却并不觉负累。
nbsp;nbsp;nbsp;nbsp;韩元吉低头拿起支笔,又和辛弃疾反复讨论打磨起请罪折子了。
nbsp;nbsp;nbsp;nbsp;陆游近日正来韩元吉家中拜访,辛弃疾来的时候他刚巧去官邸了,但陆家四郎跟着韩元吉习书,所以现下也在。
nbsp;nbsp;nbsp;nbsp;看见辛弃疾这一府太守都为此事弄得头痛不已的样子,他实在疑惑,便左右看看,最后靠近辛三郎,悄悄问:“商贾位卑,就是太守得罪了他们,又能如何呢?”
nbsp;nbsp;nbsp;nbsp;正写字的辛弃疾有所察觉,看过去一眼,才收回来。
nbsp;nbsp;nbsp;nbsp;怕就怕的是将那些人得罪狠了。
nbsp;nbsp;nbsp;nbsp;商人逐利,攀起关系来如蛇随棍上,又快又好。
nbsp;nbsp;nbsp;nbsp;不起眼的商人背后也可能有大人物,甚至有的别说拍马屁了,龙屁也不是拍不得。
nbsp;nbsp;nbsp;nbsp;当今官家也许不至于受此裹挟,但别忘了,官家可不止这一位。
nbsp;nbsp;nbsp;nbsp;太上皇虽说早已退位让贤,但也就只是说说而已。这位的禅让,可不是打着就此养老的目的,而是要在不承担天子责任的同时,还要要求天子的待遇。
nbsp;nbsp;nbsp;nbsp;不见当今官家就曾十分不情愿地释放一个堪称“赃污狼藉”的贪官吗?
nbsp;nbsp;nbsp;nbsp;那贪官本是一地郡守,贪得都被贬为庶人,要到灵隐寺做侍候人的活了,却只是因为太上皇对官家的一句吩咐,便又一跃前往大郡任职。不光不贬,反而复升。
nbsp;nbsp;nbsp;nbsp;官家当时与宰相说的原话是——“太上盛怒,纵大逆谋反,也得放他②”。
nbsp;nbsp;nbsp;nbsp;太上皇因为你我阻拦而大发雷霆,现在就是这贪官做过谋反的事,咱们也必须得放了他!
nbsp;nbsp;nbsp;nbsp;这对皇帝父子关系之微妙,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