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莲心有些心虚:改字令是什么来的?
nbsp;nbsp;nbsp;nbsp;但这关头要承认自己不会,那可就太丢脸了。故而莲心挺起胸膛:“好!大善!尽管出题吧!”
nbsp;nbsp;nbsp;nbsp;赵蕃是东道主,由他先说一句。
nbsp;nbsp;nbsp;nbsp;他看着门窗,笑道:“我先献丑,拿一句引出大家好的。”
nbsp;nbsp;nbsp;nbsp;众人不许他谦虚,催他快说。
nbsp;nbsp;nbsp;nbsp;赵蕃便拿手指着窗上糊的绿纱道:“床后明月光。”
nbsp;nbsp;nbsp;nbsp;这是李太白的名句,无人不知。却被他将“床前明月光①”改为了“床后明月光”。
nbsp;nbsp;nbsp;nbsp;众人都笑了,问:“何来?”
nbsp;nbsp;nbsp;nbsp;赵蕃道:“背窗灯半明②。”
nbsp;nbsp;nbsp;nbsp;这是从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截出的一句。单看没什么,但若和前句连在一起看,那就是——因为窗是背着窗户放的,灯就和月光一起照在了床的里侧,而不再是床前!
nbsp;nbsp;nbsp;nbsp;十分合理!
nbsp;nbsp;nbsp;nbsp;大家轰然笑了,击节赞好,众人陪饮一杯。
nbsp;nbsp;nbsp;nbsp;一人便也道:“千山鸟未绝。”
nbsp;nbsp;nbsp;nbsp;众人都“咦”一声。柳宗元在《江雪》中只有“千山鸟飞绝③”之句,以示空山之寒、之冷,如何会如他所说“未绝”呢?
nbsp;nbsp;nbsp;nbsp;那人便接下一句:“黄鸟枝上鸣④。”
nbsp;nbsp;nbsp;nbsp;还不待大家反应过来,他就一笑,问闲坐在一旁的韩淲:“我说的对否?”
nbsp;nbsp;nbsp;nbsp;韩淲笑回:“搬我的句子来填补,你也不怕柳公从地底下爬出来骂你?”
nbsp;nbsp;nbsp;nbsp;众人这才恍然:方才这人是拿韩淲的一句接上了柳宗元这句!这小子明显就是在拍韩淲马屁呀!
nbsp;nbsp;nbsp;nbsp;——山中的鸟并没有完全飞走,因为还有韩淲诗中的“黄鸟”在枝头鸣叫呢。
nbsp;nbsp;nbsp;nbsp;这巧讨的!
nbsp;nbsp;nbsp;nbsp;众人又是笑,又是骂,不许他取巧。
nbsp;nbsp;nbsp;nbsp;但那人怎么也不肯改,只说此二句相配最宜。
nbsp;nbsp;nbsp;nbsp;众人也不好追着不放,只得罢了。
nbsp;nbsp;nbsp;nbsp;韩淲席地而坐,一只腿弯着,一只腿伸展开,斜靠着柱子,笑道:“你们说的都是好诗,那我也跟一句杜子美的吧。”
nbsp;nbsp;nbsp;nbsp;众人道好,李杜齐名,杜甫的诗也一样好。
nbsp;nbsp;nbsp;nbsp;韩淲便道:“万里喜秋常作客。”随后自己又接道:“轻寒正是可人天⑤。”
nbsp;nbsp;nbsp;nbsp;众人略有茫然,杜甫原诗说“万里悲秋常作客⑥”,韩淲将“悲”字改作“喜”,这倒是能看出来,但后面那句诗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是如何接上的呢?
nbsp;nbsp;nbsp;nbsp;正在大家都一筹莫展时,赵蕃想了一想,面上却露出忍俊不禁之色,“扑哧”一声笑了。
nbsp;nbsp;nbsp;nbsp;“涧泉啊涧泉,”他笑得茶碗都拿不住了,呛了水,咳嗽着,拍拍韩淲的肩,“你拿杨诚斋的名字说笑话儿,看韩公不打你!”
nbsp;nbsp;nbsp;nbsp;杨诚斋,大名杨万里。
nbsp;nbsp;nbsp;nbsp;后面那句“轻寒”,正是杨万里的《秋凉晚步》中的句子。
nbsp;nbsp;nbsp;nbsp;前头一句带着杨万里的名字,后面一句接杨万里的诗,两两一对应,那就是
nbsp;nbsp;nbsp;nbsp;万里这个人很喜欢秋天,因为他作诗称赞过秋天!
nbsp;nbsp;nbsp;nbsp;——韩淲将杨万里的名字作成了“改字令”的一部分!
nbsp;nbsp;nbsp;nbsp;大家一听懂,就全都掌不住了,笑的笑,捶地的捶地,呛水的呛水,一派乱象。
nbsp;nbsp;nbsp;nbsp;莲心挠挠头,他们在笑什么?
nbsp;nbsp;nbsp;nbsp;处于一众欢笑的人之间,不笑就变成了鹤立鸡立鹤群的一件事,莲心只好跟着捧腹而笑。
nbsp;nbsp;nbsp;nbsp;就在她笑得脸都有些发僵时,身后突有人叫她:“莲心?”
nbsp;nbsp;nbsp;nbsp;莲心回过头,看见韩淲不知何时已走到了她身边,在她座位旁蹲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