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批判愚昧迷信,这肯定是有的。
但除此之外,它也揭示了当时革命者与民众的隔阂,以及革命本身的艰难和悲剧性。
华老栓夫妇为了救儿子,愚昧地相信人血馒头的功效,而那个被蘸了血的馒头,恰恰是革命者夏瑜的鲜血。
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和悲凉。
顾爱如:更深一层,小说也暗示了启蒙的困境。
革命者牺牲了,但民众并未觉醒,依然麻木不仁。
坟头上的花环,既象征着一点微弱的希望,也可能是虚无的点缀。
这篇小说很沉重,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
张明:哇!
顾教授您讲得太好了!
[强][强]听您这么一分析,我感觉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原来还有这么多深层含义!看来我理解得还是太肤浅了。[捂脸]
张明:尤其是您说的那个“革命者与民众的隔阂”,还有“启蒙的困境”,我之前完全没往这方面想!
顾教授您真是学识渊博,见解独到!
[强]
顾爱如:呵呵,谈不上。文学解读本身就是多元的,你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这本身就很有价值。多读,多想,慢慢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张明:嗯嗯!
谢谢顾教授指点!
[呲牙]我感觉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对了顾教授,我还看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感觉风格和鲁迅先生完全不一样,文字特别美,读起来像诗一样。
里面那个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故事,感觉好纯洁,又有点忧伤。
顾爱如:是的,《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充满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田园牧歌式的美感。
语言清新自然,纯净优美,描绘了一个近乎理想化的世界。
翠翠的故事,确实体现了一种纯真、朦胧的爱情悲剧,带着淡淡的哀愁,这也是沈从文先生作品常见的基调。
张明:对对对!
就是那种纯真又忧伤的感觉!
顾教授您总结得太到位了!
[强]我就在想,翠翠最后到底等没等到傩送呢?感觉好揪心啊。[流泪]
顾爱如:呵呵,小说在这里留下了开放式的结局,这也是文学的魅力之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或许等到了,或许没有,重要的是那个过程和情感本身。
张明:原来是这样!开放式结局!学习了![强]顾教授,跟您请教问题真是太有收获了!感觉我的文学细胞都被激活了!哈哈![呲牙]
顾爱如:呵呵,谢谢你的夸奖。时间不早了,你也要注意休息。
张明:好的好的!
顾教授,今天真是太打扰您了!
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解答!
[抱拳]我感觉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下次有机会再向您请教!顾教授晚安![月亮]
顾爱如:不客气,有兴趣学习是好事。晚安。
【v信记录截图结束】
看看啊,兄弟们,这教授自从别墅回来,对我突出一个公事公办,一点私人交流的机会都不给我。实在是难搞得很。
操!
警惕个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