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远比想象中要来的简单,走出了考场的束龙一身舒坦,紧接着的就是估分和对高中选择的志愿。
随着考试结束一起圆满的,就是熬了许久的【过目不忘】终于达成了100%的进度解锁。
有什么好处先不说,它带给束龙的第一个效果就是疲惫。
过于活跃的大脑让并不适应的束龙亢奋难眠,每天晚上明明闭上了眼睛感觉很困了,白天发生的一幕幕却仍然在脑海中不断地浮现。
今天的放完了放昨天的,昨天的放完了放前天的,简直就像是一个点了无限列表循环的放映机,一直到束龙的精神实在是扛不住了才在床上一头昏迷了过去。
许多人可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大家下意识地都会觉得涉及到肌肉相关的运动才是对体力消耗最大的。但事实就是,大脑才是人类每天看不见的卡路里杀手,是人体对能量损耗占比最高的部位。
肌肉在我们休息的时候可能它就真的休息了,但无论我们每天是在运动还是思考还是休息,哪怕已经睡着了大脑都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消耗着身体里储存的能量。
现在束龙每一天最直观的感受,那就是明明身体各部位的体感还远远没有达到耐受的极限,但就是感觉整个人没精打采的提不起劲来。
像是一台没有油的大V8,甭管你的配置到底有多高,但就是打不着。
直到张馨怀疑是不是孩子在发育期为了控制体重饮食太没油水了,家里才扎扎实实整了几顿大鱼大肉好好让束龙难得放开肚皮吃了几天,这样的症状总算是略有好转。
当年【摩擦掌控】这个词条完全解锁时,更多的是突然间感官世界被彻底颠覆的质变,其实认知刷新了之后习惯起来还是很快的。
反观【过目不忘】的影响更像是一种持续扣血的debuff,【火眼金睛】完全解锁时好像也没有碰到这种鬼屎的事情。
可能也跟现在卡丁车的比赛速度上限不算高而且比赛时间短有关,一场比赛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通常十五分钟左右就能解决,以至于束龙的体能完全扛得住。
而【过目不忘】的第二个副作用,可能就是束龙突然变得有些悲春伤秋了起来。
因为能清楚地记得身边的人每一天身上发生的变化,时光流逝的痕迹在束龙的眼里变得有些过于清晰。
初中三年的生涯似乎也有些短暂的过分,总觉得明明才刚适应了和这一批同学相处的感觉,下半年就又要迎来一批完全陌生的人了。
明明是同一个卡丁车赛季,这一场结束后好歹还能跟俞沐杰和滕慰峰这样关系比较近的朋友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悦,下一场比赛的结果又能去找谁说呢?
当一段记忆已经在内心镌刻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记,我们往往只会希望继续加深原本的刻痕,而不是狠下心来用新的记忆去填补替代它。
暑假的7月12日,KZ2欧洲系列赛的第三站于比利时亨克赛道开启。
往日里如入无人之境的束龙这一站却仿佛被人下了降头一样,几乎全程都完全不在状态。
排位赛小组第三,预赛似乎稍微清醒了一点,但预决赛又被打回了原型,最后决赛排名第六于第三排起步。
解说员都不由得打起了精神,松了口气的同时莫名又有种传奇陨落太快的怅然。
灯灭起。。。。。。跑?
束龙一反常态,不仅没有在一开始便彻底占据主动权,反而在身边其他赛车的衬托下肉眼可见地在原地愣了一拍。
这一下直接就从第六落到了第九,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的束龙只觉得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顿时像是脑袋上突然被人浇了一盆水一样惊醒了过来。
好在本身就有着面板的词条加持,技术上与同一批车手也有着断层式的差距,在历经了15圈的高强度斗车之后终于又一路回到了头排的位置开始领跑。
但还没有跑几圈,束龙的状态就差到了连他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状态很差的地步。
这是一种介于困与不困暧昧边界的状态,就像是哈利波特里生与死之间的迷离幻境,身体还在照常接收着外界的信息并且做出相应的反馈,但意识已经睡得很香了。
明明在国内基本上已经适应到了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的程度,可这一次到比利时来倒了下时差就直接原形毕露。
轰鸣的引擎声像是来自对岸,带着一股朦朦胧胧的回声音效,眼前的光景也仿佛戴上了一层迷蒙的薄纱。
梦境仿佛开始与现实重叠,曾经跑过的各条赛道开始挨个浮现,不时又会产生一种自己好像正在一场瓢泼大雨中奋力驾驶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