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来怎样在不对束龙现在优秀的力量基础之上控制他的体重,就成了埃琳娜每天都必须冥思苦想的命题。
低组别的方程式赛车大多都没有方向助力,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方向盘基本上重得和健身器械都差不多,以束龙的力量和耐力水平可以说完全薄纱了埃琳娜此前见过所有车手的数据。
之所以束龙初次接触就能如此快速地适应F3乃至是F2的驾驶,可以稳定降伏任何叛逆赛车的强悍臂力就是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之一。
哪怕是现在这样沉重的转向,束龙握持方向盘的主体都还只是手指,并不是整个手掌都紧紧抓在上面的握法。
在能充分掌控方向盘的情况下,这样的握持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对方向盘的反馈更加敏感。
总的来说肌肉的好处很多,但体重还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毕竟无论是怎样的调校和改装,它们最后都敌不过最朴实无华的三个字——轻量化。
无数工程师为了抢占哪怕千分之一秒的圈速优势,绞尽脑汁地想让赛车多匀出哪怕只是几百克的重量,总不能让体重平白无故地拖了后腿。
欧洲范围内像束龙这样的大个子车手并不算少,但他们其中大部分的人体型都尽可能地控制在几乎是有些干瘪的程度。
埃琳娜一开始想的办法是增加有氧运动的占比,结果用处不能说没有,束龙反而比先前还要更结实了几分。
那就只能在食谱上动手脚了。
每天的食谱花样其实还是挺多的,但无一例外全都是些热量很低的做法,束龙为数不多且最能接受的调味品可能就只有黑胡椒酱。
其实也不算难吃,结束一整天的训练之后的束龙,有时候懒劲儿一上来就连吃饭的菜式太复杂都会产生类似“好麻烦要不就不吃了吧?”的想法,埃琳娜这个度把握的还算好。
本来赛车手的热量控制并不需要那么严格,像是加斯利经常还能享受餐后甜点,奈何束龙没有这个福分。
一切免费的东西都在冥冥之中标好了价码,既然享受了面板带来的天赋,自然也需要承受相应的代价。
但总的来说收效甚微。
到后面埃琳娜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除了每天强制性地增加了束龙的睡眠时间提高耗氧之外,也只能想方设法地去削减束龙任何与“用力”有关的锻炼项目。
这一下就给束龙空出了大量的时间,闲着干嘛呢?当然是去开模拟器了!
该说不说这东西其实还挺好玩的,跟玩电脑上的赛车游戏差不多,关键是还不用束龙花钱。
除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G值的变化,束龙最喜欢的就是轮胎在路面摩擦传递回方向盘来的反馈还挺真实的。
而且因为来自体感上的反馈被弱化,束龙反而可以更专注地去感受方向盘上摩擦力对手指的反馈。
每天就算不去刻意追求圈速,闲着没事上这来折腾下虚拟的轮胎其实还挺有意思的,【摩擦掌控】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满足。
对于他来说只是娱乐项目的一种,但这种表现在马尔科看来简直就是刻苦的典范,有天赋还贼能卷,简直就是长在了马尔科的心巴上。
就是加斯利觉得自己最近的压力好像更大了。。。。。。
好不容易有了个能说得上话的后辈,在马尔科的压抑统治之下多少有些憋坏了的加斯利那真的是有什么苦水都往束龙这边倒。
像什么以前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两家人几乎是两对门一起长大的,结果后来为了争抢难得的赞助资源,两家人在赛道上下都闹得极其不愉快,最后分道扬镳什么的。
这种一般人不会分享的事都抬出来讲了一次。
可能也是因为以前的自己就是这种不健康竞争方式下受害者的缘故,哪怕身处红牛这种养蛊圈子,加斯利其实也打心底地反感那种恶性竞争关系。
哪怕马尔科开始用束龙的名字给他上压力,加斯利对这个亚洲来的小老弟都可以说照顾有加。
直到某一天开模拟器开困了起身出去拿红牛的时候,想着给束龙也带一瓶的加斯利站在束龙的身后看了一阵,从那以后大受震撼的年轻法国人在心里不由得又多了几分紧迫感。
怎么又来一个,有完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