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虞蘅笑起来,认为他大抵是在嘴边将“离经叛道”生生咽了下去,才换作这四个字。
nbsp;nbsp;nbsp;nbsp;不多时,读书声又停了,接着一个脸蛋圆圆,双颊扑红的小童便吭哧吭哧端着菜上来。
nbsp;nbsp;nbsp;nbsp;虞蘅见小童可爱,便忍不住逗弄了一番,又从兜中摸出豆酥糖递给他吃,小童两眼都放光。再上菜,赠了他们一碟醋拌胡瓜。
nbsp;nbsp;nbsp;nbsp;胡瓜好吃,入口清清脆脆,水汁很足。这店家娘子于厨艺上颇有些天分,新鲜的韭菜只用水烫得断生,过冷水,拿姜丝、醋汁子与清酱拌开,入口很清爽,柔嫩似二月的柳叶。
nbsp;nbsp;nbsp;nbsp;虞蘅吃着这样的韭菜,觉得用来烙饼子也不错,加些羊油煎一煎,再撒上芝麻,啧啧,光是想着,口水就要留下来了。
nbsp;nbsp;nbsp;nbsp;有好吃的韭菜开胃,虞蘅对那“专利”豆腐饭的期待值又拔高了一点。不想上来之后,却朴素得让人挑眉。
nbsp;nbsp;nbsp;nbsp;只有一块豆腐、一碗稻饭、一碟蘸水而已。
nbsp;nbsp;nbsp;nbsp;倒有些类似后世豆花饭。
nbsp;nbsp;nbsp;nbsp;先擓一些豆腐下来,用筷子夹蘸水,入口一抿,唔!这豆腐又嫩又香,没豆腥味,更有一股子清香!
nbsp;nbsp;nbsp;nbsp;再瞧这豆腐,原来比平常豆腐颜色更白,微微带点浅绿,不知是什么豆子磨的。又不像豆花,比鸡蛋羹还嫩,一问店家娘子,原是拿南瓜子磨的。
nbsp;nbsp;nbsp;nbsp;撇一筷子,蘸蘸水,叠在热腾腾饭上,掺和着拌匀了,便是不与旁的菜一起吃,也有滋有味。
nbsp;nbsp;nbsp;nbsp;那蘸水加了食茱萸熬的酱调成,吃时难免沾在唇上,艳艳一片。
nbsp;nbsp;nbsp;nbsp;偏她自己无知无觉,催促谢诏也尝尝:“这豆腐点得好吃,比我们汴京惯常买的李娘子家还好,滚嫩,不溏、不老。”
nbsp;nbsp;nbsp;nbsp;怪她素日打扮得清淡,一片清水芙蓉似,哪有当下的,红唇开开合合,娇艳欲滴。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谢诏只得“嗯嗯”应声,亦少有地局促了起来,生怕自己多看一眼,便唐突了眼前人。
nbsp;nbsp;nbsp;nbsp;踏着暮色,依旧是乘小舟归家,有商船路过,带起一阵清风,河岸的桃花纷纷随风飞舞,落花追逐流水而去。
nbsp;nbsp;nbsp;nbsp;虞蘅站在船头,欣赏沿岸春光,不期然,脖颈被挂上了一串什么。
nbsp;nbsp;nbsp;nbsp;她有感转头。
nbsp;nbsp;nbsp;nbsp;“若我没记错,这也是平江上巳自古而有的风俗。”谢诏微微一笑,轻声道。
nbsp;nbsp;nbsp;nbsp;她低头一看,探花郎探花折枝,一串柔软花枝折成的项圈挂在了她颈上,山桃烂漫,灼灼艳色。
nbsp;nbsp;nbsp;nbsp;他当然没记错,上巳节的桃花不仅能赠美满姻缘,更能赠给心上人,为自己求姻缘。
nbsp;nbsp;nbsp;nbsp;虞蘅伸手摸了摸,数片花瓣应势而落,飘飘悠悠、盘盘旋旋地落在水面,荡起阵阵涟漪。
nbsp;nbsp;nbsp;nbsp;心上人……
nbsp;nbsp;nbsp;nbsp;“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nbsp;nbsp;nbsp;nbsp;两岸的村调还在唱着,虞蘅在水面的倒影中瞧见了自己。
nbsp;nbsp;nbsp;nbsp;不知是否方才饮多了酒,脸发红得厉害。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