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盐商规避了借贷风险,官府增加了盐政收入,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nbsp;nbsp;nbsp;nbsp;贺云昭在之前也是这样认为,户部不少官员对此都非常赞同。
nbsp;nbsp;nbsp;nbsp;但此事最大的问题永远不在纸面上而在现实里。
nbsp;nbsp;nbsp;nbsp;贺云昭嘴角垂下,她叹道:“常裕的法子不过是纸面谈兵,落在实处,问题太多了。”
nbsp;nbsp;nbsp;nbsp;第一点就是天时,晒盐受到天气影响严重,每年五六月是晒盐最好的时间,过了时间没法产出大量的盐。
nbsp;nbsp;nbsp;nbsp;盐商即使手里握着盐引也没办法拿到盐。
nbsp;nbsp;nbsp;nbsp;今年天公不作美,盐场产出不够,盐商拿到的少,他们得到的利润就少,手里的钱根本不够承诺给转运司的两倍盐税。
nbsp;nbsp;nbsp;nbsp;往年即使天气恶劣,但在盐场晒盐之前官府就已经拿到了今年的全部盐课收入,风险由盐商承担。
nbsp;nbsp;nbsp;nbsp;但今年因改革,风险由官府承担,常转运使迟迟收不上来盐税,只能拿自己微薄的家底来补。
nbsp;nbsp;nbsp;nbsp;可两淮盐课一年的收入在二百万两到三百万两之间!
nbsp;nbsp;nbsp;nbsp;常家全族放干血也凑不上这些钱,于是他就逼着盐商给盐税,最后事情实在压不住才暴出来。
nbsp;nbsp;nbsp;nbsp;贺云昭道:“想法很好,但不贴合实际。”
nbsp;nbsp;nbsp;nbsp;曲老也点点头,天时说了,人和的部分就不太适合在这说。
nbsp;nbsp;nbsp;nbsp;四人很快分开,贺云昭先行。
nbsp;nbsp;nbsp;nbsp;曲老看着二人相携离去,挨的很近,袖子碰在一处。
nbsp;nbsp;nbsp;nbsp;他若有所思的低下头看看自己与陈老的手臂距离。
nbsp;nbsp;nbsp;nbsp;嗯?
nbsp;nbsp;nbsp;nbsp;第108章
nbsp;nbsp;nbsp;nbsp;深秋的宫墙像是泼洒的釉彩,两道朱红色笔直的延伸向前,贺云昭踩着青石砖步伐稍快。
nbsp;nbsp;nbsp;nbsp;裴则渊在她身侧,两人速度相当,边走边聊。
nbsp;nbsp;nbsp;nbsp;裴则渊扭头去瞧她,侧脸在日光下有种被金粉浸润的润色,嘴角下意识弯起。
nbsp;nbsp;nbsp;nbsp;察觉到视线,贺云昭侧头,“嗯?”
nbsp;nbsp;nbsp;nbsp;裴泽渊轻咳一声,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看呆了,便问:“你说不看好盐政的改革,除了今年因天时原因导致了祸患,要是天气合适,盐场晒出盐了呢?”
nbsp;nbsp;nbsp;nbsp;贺云昭点点头,“即使天气合适,盐场能够出盐,但转运司的改革仍然是失败的。”
nbsp;nbsp;nbsp;nbsp;“同曲老说了天时不利,便是天气不好盐场晒不出规定数量的盐,盐商拿不到盐自然没有银子赚,那么转运司自然也收不到盐税。”
nbsp;nbsp;nbsp;nbsp;“再来说说说地利……”
nbsp;nbsp;nbsp;nbsp;银子是守恒的,从来不是凭空造出来的,当然了,如果发现了银矿朝廷来开采,那的确是造出来的。
nbsp;nbsp;nbsp;nbsp;但在盐政上银子就是守恒的,常裕身为江南转运司转运使,他既然想要改革盐政增加盐课收入,那就必须找好下刀的地方。
nbsp;nbsp;nbsp;nbsp;盐之于百姓乃生存之根基,为身体所必须,缺则体羸神涣,诸疾丛生。
nbsp;nbsp;nbsp;nbsp;盐绝对不能涨价,要是常裕当初敢从百姓身上拿这笔银子,那他根本就不会赴任,直接就会被朝堂上几个暴脾气文官殴死。
nbsp;nbsp;nbsp;nbsp;不能从百姓身上下手,那自然就要从中间环节来拿。
nbsp;nbsp;nbsp;nbsp;盐场都是官营,甚至于不少大盐场本身就是由当地驻军负责的,盐商买盐的银子很大一部分用作军费。
nbsp;nbsp;nbsp;nbsp;甚至于在太宗皇帝年间,盐引上不只有盐的数量与贩卖地区还会标好对盐商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军队所需物资放置在固定的地点。
nbsp;nbsp;nbsp;nbsp;只不过是经过了先帝时期的发展,大晋经济提升很快,百姓兜里逐渐有了一点钱,国库也宽裕许多,不再需要盐商为军队提供物资。
nbsp;nbsp;nbsp;nbsp;盐政这条链子上一头一尾,头是盐场、尾是百姓,那个都不能碰,常裕自然只能从盐商身上想办法。
nbsp;nbsp;nbsp;nbsp;两淮盐课收入一年高达二百到三百万两白银,相当于两三百万贯钱,这么大一笔银子谁看不心动呢。
nbsp;nbsp;nbsp;nbsp;盐商再富终究也不过是商人,没有权力就什么都不是,某些官员看的眼热自然也想要掺和一手。
nbsp;nbsp;nbsp;nbsp;但官府明令禁止官员经营,一旦查出轻则丢官,重则全家流放。
nbsp;nbsp;nbsp;nbsp;于是眼前吊着一块肥肉的两淮官员与想要找靠山的盐商一拍即合,每年盐商在二月盐引放出前都会向几家有名姓的钱庄借款,一年五分利。
nbsp;nbsp;nbsp;nbsp;五分利意味着,盐商借了十万两银子,那么在第二年的二月前必须归还十五万两,五万两就是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