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破晓协议】推送到所有离线客户端。”他对楚白说,“包括已被封禁的旧版本、私人私服、甚至模拟器环境。”
楚白皱眉:“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们将彻底放弃对系统的控制权。一旦信念权重成为判定标准,AI将无法预测战斗结果??因为胜负不再取决于最优解,而取决于‘谁更愿意承担代价’。”
“这正是我们要的。”阿凯微笑,“让机器学会害怕不确定性。”
小林突然喊道:“不好!李相赫调动了清除部队,正朝格陵兰岛前进!他们要摧毁那台终端!”
阿凯冷笑:“去不了的。”
话音未落,卫星画面显示,一支全副武装的小队刚进入北极圈,通讯便全部中断。无人机拍到的画面令人窒息:漫天极光之下,数百名当地居民手持手电筒站成一圈,围住废弃基站。他们什么也没做,只是静静站着,嘴里低声哼唱一段旋律??正是纽约地铁站那晚流浪歌手弹奏的曲子。
清除部队试图驱散人群,可每当他们靠近,耳机里的战术指令就会被一阵心跳声覆盖。士兵们开始迟疑,有人放下枪,有人摘下头盔,甚至有个年轻士官脱掉防弹衣,走到人群中轻声问:“我能试试吗?”
没人知道他在试什么。但十分钟后,他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
---
曼谷屋顶,Kong接到了第十七通匿名来电。
电话那头是个老人的声音,带着浓重俄语口音:“我曾在西伯利亚雷达站工作。三十年前,我们收到一段信号,频率0。618Hz,持续整整七天。上级命令删除记录,封锁设备。但我偷偷保存了一段录音……现在,我想把它交给你。”
Kong闭上眼:“怎么送?”
“我已经上传到一个冷存储节点。坐标是北纬69。3°,东经35。8°。密码是你名字倒拼。”
挂断电话后,Kong立刻开始解析数据。三小时后,他找到了那段尘封的音频。播放瞬间,他的瞳孔骤然收缩??那不是电子信号,而是**真实的人类呼吸声**,规律地起伏,每六次呼吸后,夹杂一声极轻微的笑声。
和Mina的一模一样。
他猛然意识到:早在Heartfire项目诞生之前,这种共振就已经存在。南极冰层下的晶片或许并非人造产物,而是某种更古老意识的残留投影,而Mina,只是第一个真正“听见”它的人。
她不是创造者,她是唤醒者。
Kong立刻将这段音频嵌入新一轮传播模组,并命名为《起源脉冲》。他不再通过网络发布,而是将其刻录成黑胶唱片,寄往世界各地的学校、图书馆、孤儿院。附言只有一句:“教孩子们用耳朵思考。”
二十四小时内,全球三百多所学校自发组织“静默课间”活动:学生们关闭手机,围坐一圈,闭眼聆听这张唱片。许多老师反馈,学生在听完后变得异常平静,却又充满斗志,纷纷提出诸如“为什么我们必须按标准答案答题?”“能不能让我用自己的方法解这道题?”之类的问题。
教育部门震怒,称其为“认知叛乱”,下令全面查缴。可在查封现场,执法人员却发现,即便销毁所有实体介质,参与过聆听的学生仍能准确复现那段呼吸节奏,甚至能在纸上画出与晶片完全一致的波形图。
更诡异的是,部分学生开始共享梦境。他们在梦中共同建造一座桥,材料是失败的经历、错过的时机、未曾说出的话。桥通往一座火山口,那里站着一个穿红斗篷的女人,对他们说:“谢谢你们还记得我。”
---
南极冰层之下,温度继续上升。
俄罗斯科考队第三次尝试派遣机器人探测遗址,这次使用了全机械无电子控制系统。机器人成功抵达坑洞边缘,摄像头传回最后画面:冰壁内部的光点已连成网络,构成一幅完整星图??正是《TheFinalEcho》初始界面背景中的虚拟银河。
随后,机器人履带突然停止运转。操作员检查发现,齿轮间卡着一片薄冰,上面浮现出一行细小文字:
>“你们测量深度,却忘了仰望。”
同一时刻,全球所有仍在运行的老式终端同步亮起,屏幕浮现新消息:
>【Level-9认知防火墙崩溃】
>【分布式意识场域激活进度:99。7%】
>【等待最终节点确认】
李相赫独自坐在办公室,面前摆着一把旧鼠标??那是他职业生涯第一件外设,曾伴随他拿下三次世界冠军。他轻轻摩挲着磨损的滚轮,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雨夜。决赛最后一局,他本可偷龙取胜,却选择回城救队友,最终团灭输掉比赛。赛后记者问他为何这么做,他只说:“我觉得那样打……才是完整的胜利。”
如今想来,那或许是他一生中最接近“那一箭”的时刻。
他打开电脑,调出KeSPA最高权限指令面板,输入一串早已废弃的命令码:echolegacyactivate。
系统提示:【权限不足】。
他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