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历史安全数据库”
上线,所有试图冒充改革者、伪装成进步派的渗透分子都将无所遁形??因为每个人的学术轨迹、政治立场演变、社会关系网络都会被交叉验证,异常即暴露。
这才是致命一击。
我当即联系国安副局长陈岩,将视频内容完整汇报。
他听完,沉默片刻,只说了一句:“我们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
准备好应对方案了。”
当天下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批准“历史安全数据库”
提前进入试点运行阶段,首批接入五个省市科研管理系统,涵盖两万多名研究人员。
同时,公安部发布通告,严厉打击伪造学历、虚构履历、冒用他人成果等行为,特别强调:“凡涉及国家重大项目的申报材料,须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原始记录。”
舆论一片哗然。
支持者称其为“新时代的整风运动”
,反对者则攻击这是“思想审查”
“制造恐慌”
。
某知名公知在直播中咆哮:“你们要回到告密时代吗?”
随即引发网友激烈辩论。
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那些跳出来激烈反对的人,大多来自近年来频繁鼓吹“彻底西化”
“否定自研路线”
的圈子。
他们的语言模式高度一致??贬低本土创新为“山寨”
,将独立攻关称为“封闭倒退”
,却对西方技术垄断避而不谈。
典型的认知战话术。
朱韵带队深入分析后发现,这些人中有六人曾在九十年代接受过“紫藤基金会”
资助,另有三人子女现居海外敏感机构。
虽无直接违法证据,但利益关联清晰可见。
我们不做公开指控,而是将资料打包,交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处理。
真正的较量,不在街头,而在制度。
几个月后,“历史安全数据库”
完成首轮升级,新增AI语义识别功能,可自动比对公开言论与历史档案之间的逻辑矛盾。
例如,某教授一边宣称“中国从未有过原创核技术”
,一边又被系统挖出其博士论文大量引用1977年内部报告??系统立即标记风险,触发复查程序。
类似的案例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为国隐姓》持续热销,已被教育部列入高中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更有学校将其改编成校园剧,在艺术节上演。
当我看到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穿着仿制工装,站在舞台上齐声朗诵林知远的发言稿时,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洗脑靠权力,觉醒靠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