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缓松开手,竹简落地,发出沉闷声响。
“你们走吧。”
他对众人说,“我想一个人待一会儿。”
众人退下。
夕阳西下,余晖染红半座岛屿。
他独自登上山顶,取出那枚太极铜钱,轻轻抛起。
铜钱旋转,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下时,仍是正面朝上。
他凝视良久,忽然低声笑了。
“娘子啊,你看,他们以为算尽天机,却漏了一点??你不是工具,你是人。
你有心,有情,有选择的权利。
就算他们布了局,你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它。
不是因为你是公主,不是因为你是‘应劫之人’,而是因为你是我李兆廷的妻子,是你自己想这么做。”
风吹动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所以我也不再是那个只会守院子的男人了。
我要让所有人知道,你不是牺牲品,你是英雄。
你的名字,不该只出现在野史传说里,而该写进庙堂典籍,刻在千秋碑文上。
我要让后人明白,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是刀剑权谋,而是爱与信念。”
他转身下山,步伐坚定。
三个月后,朝廷颁诏,追谥苏砚卿为“贞慧元妃”
,建祠京郊,准百姓岁时祭祀。
同时敕令编修《综武实录》,将八星应劫、净世心灯之事详载于史,并特别注明:“非天命所迫,实仁心自决。”
此举震动朝野。
许多老臣反对,认为女子封妃入正史已有悖礼法,何况还是前朝余脉?但新帝力排众议,亲书御批:“昔有女娲补天,今有昭宁焚身。
功在社稷,德润万民,岂拘于性别名分耶?”
与此同时,李兆廷派遣十二弟子分赴各地,搜集苏砚卿生前言行事迹,整理成书,名为《昭宁集》。
书中不仅收录她的政论、诗文,更有她教导学生时的对话、赈灾时的决策、乃至与李兆廷私下的书信片段。
其中一封写道:
>“兆廷常说我太过刚烈,不懂惜命。
可我觉得,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是否活得值得。
若能用我一生,换来万家灯火安宁,换你平安喜乐终老,那便是最好的结局。
>请答应我,不要为我悲伤太久。
你要娶妻,要生子,要看着海棠年年开花。
若实在忘不了我,就把我的话当成风,吹进你每一个清醒的早晨。”
李兆廷读至此处,泪落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