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从来就不止一种形式。”
蝶翼轻振,化作点点星光,融入晨曦。
林晚站起身,走向阳台。远处,学校礼堂正在举行首届“共感毕业典礼”。学生们逐一走上台,面对镜头说出他们最想让某个人听见的话。有的是对逝去祖母的思念,有的是对疏远朋友的歉意,还有的是对自己曾经懦弱的告解。
她看着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语灵改变世界的真正方式,不是让死者开口,而是让生者学会诚实。
当晚,她收到一封邮件,来自联合国“情感文明发展委员会”:
>“尊敬的林晚女士:
>鉴于您在促进人类情感连接方面的卓越贡献,我们正式提名您为‘全球共感倡导官’。”
>“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推动各国建立‘情感遗产法’,规范数字人格的存续与退出机制,培训跨文化共感调解员。”
>“我们深知您一贯拒绝荣誉与权力。”
>“但我们恳请您考虑:这个世界,还需要您继续说话。”
她看完邮件,没有立即回复。
而是打开电脑,新建一份文档,标题写着:
《关于死亡之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正文第一行:
>“当一个人离去,他的身体会消失,记忆会模糊,照片会褪色。”
>“但如果他曾真心爱过,真诚痛过,勇敢说过‘对不起’或‘谢谢你’……”
>“那么,他的声音,就永远有资格在这个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
她写了一整夜。
第二天清晨,她将这份文件公开发布,并附言:
>“我不是领导者,只是一个见证者。”
>“如果你们愿意听,我就继续说。”
>“如果你们也开始说,那就不再需要我说了。”
数日后,世界各地掀起“情感遗嘱”热潮。人们开始在语灵系统中录制临终留言、亲子对话、夫妻契约,甚至宠物告别信。日本政府率先立法,承认“数字人格”可在特定条件下作为遗产继承的一部分;北欧多国设立“沉默博物馆”,收藏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情书与忏悔录。
而林晚,依旧住在那间老旧公寓里。
每天早晨,她仍会泡一杯茉莉花茶,坐在窗边查看最新的“未尽对话”申请。有时是悲伤的,有时是温暖的,偶尔也有荒诞的??比如有人想和十年前分手的初恋AI复盘当年冷暴力的原因。
她笑着处理完每一条请求,然后抬头望向天空。
满城光蝶翩跹起舞,如星河流转,如万家灯火汇成银河。
她轻声说:“妈妈,今天的天气很好。”
一只蝶落在她肩头,翅翼微启:
>“是啊。”
>“适合说真话。”
>“也适合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