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在行路途中李成简收到了最新的消息:倭寇从南京城离开后,一路南下抵达秣陵关,秣陵关守军闻风丧胆弃关而逃。倭寇继而转到溧水县,溧水县丞弃城逃跑,倭寇入城留宿一宿离去。
欧阳明拿出随身的地图道:“这里是秣陵关,这里是倭寇留宿的溧水县,皇上已经下令派军追剿,他们应当不会自掘坟墓再次北上。如此就一定会经过溧阳县。”
陈已了道:“溧阳县往东南是天堑长江。前有长江后有追兵,无疑是死路一条。”
欧阳明赞同道:“不错,所以这条路他们也不会选。”
宋智道:“那唯有一条路了,沿着长江一直往东,转道常州府,再去苏州府。”
欧阳明点点头。
林青云道:“那如今我们去哪?”
欧阳明道:“明兵自北向南追击,不如我们抢先一步赶到苏州,联络当地的驻军同南下的明兵一道形成合围,来个瓮中捉鳖。”
李成简忍不住道:“好主意,那事不宜迟,咱们赶紧上路罢。”
华山之上,陆锦松垂手立在廊下,等候何冲的差遣。
何冲看完信后朝他挥手,示意他进来。
陆锦松疾走几步在大厅中间站定。
何冲笑道道:“近前来些,难道师父还能吃了你不成?”
陆锦松依言又往前挪动了几步。
自从武林大会之后何冲明显感觉到陆锦松对自己不如往常般亲近。于是他主动上前轻拍陆锦松的肩示意他坐下。
陆锦松行礼后小心的坐了下来,何冲不经意地道:“听说你一直暗中派人打探那个叫林青云的女子的下落?”
陆锦松咻得站了起来,眼神里满是慌张。他低声道:“师父。”
何冲笑笑将他按回到椅子上,和颜悦色地道:“你不要紧张为师不是责备你。说来你年纪也不小了,这都是人之常情。只不过你知道为师一向对你寄予厚望,将来华山派的担子是一定要交到你手上的。所以未来掌门夫人的人选,自然是要好好考察一番。”
陆锦松赶紧抱拳道:“多谢师父厚爱。”
何冲话锋一转道:“为师刚刚收到消息,青城派的掌门余志高和峨嵋派的掌门福慧师太双双殒命。你曾与峨嵋派的周敏华师侄颇有些来往,此时应该多多宽慰于她。”
陆锦松不明就里,嘴上还是应承道:“是,多谢师父提点,徒儿知道了。”
何冲满意的点点头续道:“峨嵋派已经推选了孙汐元为新任掌门,她虽然资历尚浅,倒也符合福慧师太生前的意愿。至于青城派么,你怎么看?”
陆锦松起身道:“余志高名义上只有一个女儿余清莲,她同二弟子王石川一齐死在了武林大会上。私生子余少杰已经是个废人,现在余家唯有夫人方氏勉强能主持大局。若说余下弟子之中,谁能继承掌门的大任,恕锦松眼拙,实在是选不出来。”
何冲背手而立道:“唉。青城派后继无人,可怜它百年基业、所辖的上千良田岂非无人照应只得任人蚕食?”
陆锦松不甚明白:“师父有何指派,不妨明示。”
何冲拍拍他的肩,语重心长地道:“余掌门生前与我乃是兄弟之交,虽然在你和少杰的事上有些争执,但事后误会也澄清了。如今故人已逝,我却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心中实在惭愧。”
陆锦松心中自有一杆秤,他揶揄道:“师父您过谦了。师父见识广博想必定能想到解困之法。”
两人陷入沉默,等了半晌,何冲冷不丁的开口道:“为师思索良久,也只有此法可行了。”
陆锦松道:“噢,是什么法子?”
何冲道:“为师会提议由余夫人在六派杰出弟子中选一人为继子,接替青城派的掌门之职。这样青城派的百年威望也能得以延续了。”
陆锦松冷笑道:“还是师父思虑周全。”
何冲此刻正沉浸在他美好的设想之中,欣欣然道:“嗳,此法只是我一人之念,还得余夫人与诸位掌门首肯才行。你即刻安排下去不日我们便赶赴四川,与其他几派掌门一道共商大计。”
陆锦松领命退下,临走时不忘斜了何冲一眼。
林青云一行到了城郊,欧阳明笑道:“前面便是苏州府了。”
宋恩恩道:“欧阳大哥之前来过苏州府吗?”
欧阳明摇摇头道:“只到过杭州府,家母是钱塘人士,杭州也算得上我半个老家。”
林青云笑道:“常听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想必是人间仙境,等解决了倭乱,一定要去瞧瞧才好。”
皇甫岚道:“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人生若不走一趟苏杭,真是白来这人世一遭了。”
宋智笑道:“这有何难?咱们北上本来也要经过杭州府,到时候稍微停留几天也未尝不可。”他心中想的是正好在钱塘查一查夏言寺的踪迹,也好早日帮林青云解除身上的锁魂令。